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 动力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力与电气工程相关记录2704条 . 查询时间(2.605 秒)
日前,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和国内某电力企业签署10年绿电采购长期协议。这是该公司在2021年成为绿色电力交易的试点企业和江苏省最大买家之后,又一次大量采购绿电。
2023年8月25日,四川省装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又一标志性项目国投集团雅砻江水电扎拉山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扎拉山光伏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场址区域在海拔3200至4200米之间,总投资超过60亿元,装机装机规模达11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1.5亿度,计划2025年全容量并网发电。电站建成后,每年发出的电量可节约标准煤约65万吨、减少二氧...
2023年8月18日,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关于发布<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2年版)>的公告》,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西安热工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热力发电》获评具备国际顶级水平的T1级期刊,是发电企业主管的唯一获评该级别的期刊。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边缘节点计算平台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与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新型存储器的非易失存内计算技术可实现数据的原位存储与计算、将数据搬运带来的功耗与延迟开销最小化,从而大幅提升边缘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效能比。但由于基础单元特性的非理想因素,阵列中的寄生效应以及模数转换电路的硬件开销,非易失存内计算仍面临计算性能与能效方面的限制。
由于晶格、电荷、轨道和自旋等自由度之间的关联-耦合-重构,关联材料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特性。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离子调控方法[Nature 546, 124 (2017)]又增添了离子这一调控自由度,同时也为材料物性研究增加了一种新的调控手段。离子调控基于离子门控方法(Ionic Gating)在材料中嵌入或析出H+/O2-/Li+等离子,显著改变材料成分配比、晶体结构、能带结构、轨道和自旋构型,从而调控...
2023年8月15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在军、副院长(主持工作)花为、副院长徐青山、院长助理窦晓波、电力工程系支部书记洪芦诚、电力工程系主任吴熙一行赴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交流,金智科技总经理郭伟、常务副总经理凌万水、副总经理黄健、沈峻、唐斐、梁辽英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仲伟予以热情接待。
2023年8月2日,扬子石化热电厂03号高压变压器负荷转移后正式投运,标志着该公司历时四年多的电网结构优化调整系列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为后期炼油结构调整等集团公司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运行用电打下坚实基础。
拓扑绝缘体由于具有受时间反演保护的拓扑表面态而展现出许多新奇的特性,如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磁掺杂时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及在拓扑/铁磁异质结中的非局域磁阻尼贡献等。这种拓扑表面态通常寄宿在样品表面约几个纳米左右的深度中,因此具有较大表面占比的超薄膜是放大这些新奇特性的理想体系。然而随着厚度的减薄,薄膜上、下表面中的表面态将在空间上产生重合并相互耦合。之前的理论工作计算了典型的狄拉克拓扑材料Bi2Se...
近日,大连院自主研发的10千瓦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示范装置在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巴什托集油站首次运行成功,集油站伴生气实现高效转化利用,为有效解决伴生气火炬燃烧碳排高等环保问题提供技术方案。
2023年7月21日18时,茂名石化茂油110千伏北站能效提升项目1号主变压器经5次冲击试验并核相正确投入空运,24小时后并入6千伏系统运行,变电站母线解列恢复正常运行方式,茂油110千伏北站能效提升项目画上完满句号。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23年江苏省教学名师人选名单,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肖建教授成功入选。
近日,南京工程公司电仪分公司承建的天津南港乙烯项目丙烯腈变电所电气安装工程,被业主评为“样板工程”,这是南港乙烯项目全场首个“样板变电所”。
2023年7月18日,记者从湖南衡阳高新区获悉,园区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套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给系统。日前,装载该系统的一汽解放液氨直喷零碳内燃机实现成功点火。这标志着我国在商用车氨氢融合内燃机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技术达到世界领先。
电催化还原CO2产生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有望缓解能源危机,解决环境问题。不过热力学稳定的CO2难以被活化,严重制约其催化反应速率。在大多数铋基硫化物中,具有层状结构和高电子迁移率的硫化铋 (Bi2S3) 作为一种窄带隙 (~ 1.3 e V)半导体,已成为在大电流密度下高效转化CO2的潜在材料。
空间高真空环境中航天器的主动排液或液体意外泄漏,往往会因系统快速失压引起液体过热闪蒸,形成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针对管内液体闪蒸两相流动与传热基本规律的研究,对提升航天活动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人类深入认识空间极端环境中的相变传热规律,支撑对空间环境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