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天文学 LAMOST相关记录188条 . 查询时间(0.045 秒)
近日,国家天文台李荫碧、罗阿理、陆由俊和赵刚等人在LAMOST和Gaia数据中发现591颗高速星,其中43颗能够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未来飞出我们的银河系。这是自第一颗高速星发现以来,一次性捕获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将人类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的高速星总量(550余颗)翻倍,使目前发现的高速星数量突破1000颗,极大地扩充了高速星的样本。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被《天体物理学报增刊》(The Ast...
近日,国家天文台张伟等人在LAMOST数据中发现了一颗正处于过渡阶段的沃尔夫-拉叶(Wolf-Rayet, WR)星,这颗特殊恒星位于银河系的旋臂中。沃尔夫-拉叶星的寿命仅几十万年,数目非常稀少,而处于过渡阶段的时间仅为万年的量级,从而观测到过渡型的沃尔夫-拉叶星更是十分罕见,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处于过渡阶段的沃尔夫-拉叶星仅为20颗左右。这类恒星对于研究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以及寄主星系的化学演...
近日,国家天文台王守成博士生、马骏研究员与云南大学陈丙秋副教授利用 LAMOST DR6 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国内外其它多波段测光巡天数据,测量了仙女星系(M31)中346个星团的可靠参数。M31距离我们约250万光年。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大型旋涡星系,M31是天文学家研究星系形成与演化的最佳天体物理实验室。大质量星团,包括年老的球状星团以及年轻的大质量星团,广泛分布在星系中核球、星系盘到外晕的各个...
近日,上海天文台钟靖副研究员、陈力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数据和Gaia数据,细致研究了大样本疏散星团的统计性质,发布了包含295个疏散星团的统计性质和8811颗星团成员星的星表数据。该工作充分发挥了LAMOST巡天在大样本光谱信息获取方面的独特优势,发布星表对于利用疏散星团统计性质研究银河系化学、动力学演化,以及利用成员星光谱特征研究特殊演化阶段恒星的物理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由LAMOST特聘青年研究员、云南大学博士后王海峰、云南大学黄样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崔文元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张华伟副教授等人组成的国际团队,基于LAMOST主序拐点与OB恒星样本数据追溯了银盘“屋脊(Ridge)”结构的化学动力学演化特性。欧空局Gaia DR2数据释放后,基于这些数据的第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文章发现太阳邻域有很多的非对称性,比如,“蜗牛状”结构,“拱形”结构,以及“屋脊”...
2020年10月6日,《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发表了一项由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关于富锂巨星真实身份的重要成果,北大天文系LAMOST Fellow博士后周渝涛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了该研究工作。该团队借助我国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星震数据,结合光谱分析和星震学技术,发现富锂巨星其实是演化到更晚期的红团簇星,而不是传统上所认为的红...
近日,云南大学黄样副教授、刘晓为教授、牛津大学Ralph Schonrich博士、北京大学张华伟副教授等人基于LAMOST DR4光谱数据和Gaia DR2自行数据构建并发布了近14万颗主红团簇星的精确距离、质量、年龄和三维速度信息。这些数据对于许多前沿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已在银盘的速度场,外盘翘曲起源及星族起源等研究中发挥了作用,同时该样本将成为LAMOST巡天数据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
近日, LAMOST成果“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og of EW-type eclipsing binaries observed by LAMOST”荣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出版社颁发的2020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等人对LAMOST数据中EW型食双星星表及物理性质的研究工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AA期...
近日, LAMOST成果“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og of EW-type eclipsing binaries observed by LAMOST”荣获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出版社颁发的2020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等人对LAMOST数据中EW型食双星星表及物理性质的研究工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AA期...
近日,云南大学田志佳博士、刘晓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苑海波副教授等人分析了LAMOST DR4数据中的重复观测源,根据视向速度的变化与观测误差的关系,估计了恒星为视向速度变源的概率,并首次建立了包含约8万颗恒星的视向速度变源星表。视向速度变源包含脉动变星、双星等内在变源和外在变源。随着LAMOST光谱巡天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视向速度变源被重复观测。视向速度变源中的双星系统,通过轨道求解可以精确确定恒星...
星系内部区域的恒星运动速度能够提供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与星系的基本特征紧密相关,尤其是星系的总质量,可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然而,测量星系内部区域的速度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目前北半球少数几个能够允许科学家测量星系内部区域恒星运动的设备之一,其可测量的最远距离可达45亿光年。近日,由中山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LAMOST所观测的近90,000个星系,首次获...
近日,张硕博士等人“利用LAMOST数据证认出2971颗M型亚矮星”的成果获得美国天文学会期刊(AAS Journals)的专访。这是继天文学家在SDSS数据中系统搜寻M亚矮星工作后的另一个大样本。与前者不同,LAMOST的样本主要集中在银盘区域。这两个互为补充的样本为研究M型亚矮星和M型贫金属矮星的物理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多年以来,天文学家对于银河系或者星系的物理性质进行诠释时,通常都假设其处于平衡态或稳定引力势当中。随着各类大型巡天的开展,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银河系的盘并非平滑对称或平坦分布的。银盘在外部呈现出“炸薯片”形态,被天文学家称之为翘曲结构,该结构分别在银经100 度左右和250度左右是非常显著的(也有学者认为在第一和第四象限)。研究人员目前对翘曲的结构描绘仍不清晰,其形成机制也比较复杂,大致被分为引力过...
类太阳恒星中,高含量的锂元素罕见吗? 类太阳恒星会产生锂元素吗?它发生在恒星演化的哪个阶段?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和Kumar博士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及国际GALAH巡天数据发现类太阳恒星经过氦闪后普遍可以产生锂元素,该发现解开了上述谜题。2020年7月6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
近期,贵州大学张立云教授团队、国家天文台施建荣研究员、美国巴特勒大学韩先明教授和云南大学王海峰博士后等合作利用LAMOST中分辨率时序光谱和Kepler测光数据,对恒星的磁活动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它们的色球活动强度和演化情况。在银河系中存在大量变星,变星是指亮度与电磁辐射不稳定,经常变化并且伴随着其他物理变化的恒星,如类太阳恒星、天琴座变星等。天文学家通常利用国内外的测光数据和光谱数据,确定恒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