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电离层物理学 高层大气物理学 磁层物理学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环境学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空间物理学相关记录1822条 . 查询时间(7.422 秒)
2022年4月6日,大型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CUORE在Nature杂志上发布了对中微子奇异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给出了中微子马约拉纳属性最严格的实验限制之一(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497-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该实验极低温晶体阵列提供了大尺寸高纯TeO2晶体。
突发E层(Es)是出现在电离层E层高度上电离增强的金属离子薄层,是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区域重要的物理过程,也是中性大气与电离层、低电离层和高电离层相互耦合的重要物理现象。其产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在上下层耦合中所起的作用是电离层物理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
突发E层(Es)是出现在电离层E层高度上电离增强的金属离子薄层,是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区域重要的物理过程,是中性大气与电离层、低电离层和高电离层相互耦合的重要物理现象。其产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在上下层耦合中所起的作用是电离层物理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
突发E层(Es)是出现在电离层E层高度上电离增强的金属离子薄层,是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区域重要的物理过程,是中性大气与电离层、低电离层和高电离层相互耦合的重要物理现象。其产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在上下层耦合中所起的作用是电离层物理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
数十亿年来,月球表面遭受了强烈的太空风化作用,包括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及银河宇宙射线的辐射。这些过程极大地改造了月球表面物质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而改变了月球的光谱特征,造成地质分析的多解性。因此,深入研究撞击和太阳风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是认识月球表面物质演化和空间环境变化过程的关键,并为行星的宜居环境及其演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气中各种潮汐波是大气中间层和低热层(MLT)非常重要的大气波动,对于它的季节变化、准两年震荡、太阳活动的依赖性、全球分布特征、以及对电离层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中高层大气研究中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
年代学是古气候研究的基础,其中14C年代学尤其重要。由于黄土中缺乏碳屑等可靠的测年物质,黄土有机质成为14C定年的首选测年物质,但是黄土有机碳通常是来自不同来源的非均质混合物,其中包括来自源区的老碳,与沉积物形成同时期的碳,以及渗入沉积物的现代年轻碳,这些不同来源的(老碳和年轻)如何影响有机质14C年代的可靠性,原因一直不明,这就造成黄土有机质14C年代的可靠性存在很大争议。
树轮稳定氧同位素(δ18OTR)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代用指标。但是,δ18OTR记录的气候和环流信号非常复杂,合理解读这些信号的来源是基于δ18OTR重建过去气候的前提。
重力波是大气扰动在受浮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大气波动。重力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既受背景大气状态的影响,又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而影响或者改变背景大气状态,因此成为中高层大气各圈层耦合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相对于大气潮汐和行星波而言,重力波具有更为广泛的时空尺度,从而大气模式难以准确模拟其传播过程和效应。尤其是无法准确模拟重力波耗散特性,从而导致对背景大气结构模拟出现偏差。由于重力波耗散具有更小...
平流层臭氧对保护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空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是臭氧破坏的催化剂和源气体,在平流层下部的臭氧光化学反应中起到主要作用。太阳风暴期间,高能粒子沉降引起的电离和离解可使得高层大气 氮氧化物 显著增加,长寿命的氮氧化物在极区向下输运到平流层,甚至能传播到中低纬,从而影响平流层臭氧化学。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全球能量、水汽的关键交换区,其热力动力作用是全球大气环流机制中的重要...
太阳风向磁层的传输是磁层物理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太阳风是太阳大气向外膨胀而形成的超声速带电粒子流,当太阳风遇到地球内禀磁场的阻挡时,会形成一个被称为地球磁层的空腔,空腔的外边界称为磁层顶。由于磁冻结效应(就像串绳约束着它所贯穿的许多珠子),磁层顶把来自地球的热等离子体与来自太阳风的冷等离子体隔开,使太阳风在这个空腔外围绕过,从而像盾牌一样为空腔里的地球提供了免于太阳风直接轰击的天然屏护,这是地球上...
太阳风向磁层的传输是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太阳风是太阳大气向外膨胀而形成的超声速带电粒子流,当太阳风遇到地球内禀磁场的阻挡时,会形成一个被称为地球磁层的空腔,空腔的外边界称为磁层顶。由于磁冻结效应(就像串绳约束着它所贯穿的许多珠子),磁层顶把来自地球的热等离子体与来自太阳风的冷等离子体隔开,使太阳风在这个空腔外围绕过,从而像盾牌一样为空腔里的地球提供了免于太阳风直接轰击的天然屏护,这是地球上存在宜居...
2022年3月11日,“天格计划”的两颗卫星载荷(GRID-03B、GRID-04)成功完成各项在轨调试,顺利开始空间科学观测。这两颗卫星载荷于2月27日搭乘我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目前,两颗卫星载荷正在对伽马射线暴、太阳活动、脉冲星和空间辐射损伤等进行持续在轨观测与分析,学生团队2018级、2019级本科生组成的科学组、卫星组自主负责了在轨观测...
临近空间大气同时受到来自上方的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影响,以及来自下方的地形、天气活动、重力波的影响,所以临近空间大气表现出非常复杂且多样的变化特征,临近空间大气密度作为表征临近空间大气的基本参数,可用于深入了解日地关系和圈层耦合的物理机制;另外,临近空间大气是空天飞行器的通过区域,临近空间大气密度的准确测量影响着空天飞行器的精密定轨、变轨控制、空间碎片的碰撞规避以及再入飞行器的返回控制等,因此临近...
常用的第一性原理电离层热层环流模式在求解地球电离层F区主要离子成分氧离子(O+)时,需要指定上边界条件——氧离子扩散通量。然而,该扩散通量无法直接测量,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研究者常指定一个非常简单的经验扩散通量,即白天向上、晚上向下的固定大小的通量(如TIEGCM)。非相干散射雷达(ISR)可以通过电子密度剖面、电子和离子温度剖面来计算得到该扩散通量,且能长时间积累历史数据,是理想的研究装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