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材料科学 Si相关记录273条 . 查询时间(0.035 秒)
用液硅渗透和料浆烧结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了SiC/Si-MoSi2/MoSi2抗氧化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结构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SiC内层、Si和MoSi2组成的中间过渡层、MoSi2外层,呈现出良好的梯度分布特征。涂层在1700 ℃的高温下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
低能团簇束流沉积(LECB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团簇和团簇薄膜制备技术,可以实现以团簇为基元组装新材料,并可获得具有良好的尺寸均一性、分散性、表面和界面特性的超微量子结构和优良的奇异性质,是制备纳米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最近我们利用该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嵌埋有纳米Si团簇的SiO纳米团簇薄膜,并在400纳米附近观察到光致发光现象。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薄膜基本上由尺寸比较均匀的颗粒组装而成,颗...
研究高能球磨对Y-Al-Mg-Si-O-N氧氮玻璃原料的非晶化作用。通过X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究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对Y-Al-Mg-Si-O-N氧氮玻璃原料粉末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球磨转速的增加和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中的TiO2和MgO首先被非晶化,Y2O3和ZrO2随后也向非晶相转变,SiO2部分被非晶化,Si3N4和Al2O3未发生...
研究了强磁场与交变电流复合作用产生的振荡对Al-18%Si合金中初生硅分布和形貌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磁场强度较小时, 初生硅发生偏聚现象; 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10 T), 初生硅的偏聚现象逐渐减小至消失, 并且随着振荡力的增大, 初生硅由星瓣状向板条状和近颗粒状转变. 同时, 分析了初生硅的迁移行为, 发现磁场下颗粒迁移的终端速度随颗粒尺寸的减小以及磁场强度的增大而降低.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
通过XRD和磁性测量对非化学计量比MnFe(P, Si, Ge)合金的相组成和磁性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 所有样品都具有Fe2P型六角结构, 主相为(Fe, Mn)2(P, Si, Ge), 并存在少量的第二相(Fe, Mn)3(Si, Ge). 过量的Mn和Fe都会使合金的Curie温度降低, 由343 K(化学计量比)降低到294 K(过量Mn)和286 K(过量Fe); 过量的Mn能减...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出新型Ti-Si-C-N超硬薄膜。用XRD、XPS、HRTEM等分析发现薄膜微观组成为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nc-Ti(C, N)/a-Si3N4/a-C-C)或(nc-Ti(C, N)/h-Si3N4/a-Si3N4/a-C-C)。高温氧化实验结果发现:随Ti含量降低和Si含量增大,Ti-Si-C-N薄膜的抗氧化温度逐步提高。当...
用脉冲直流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出新型Ti-Si-C-N超硬薄膜. Ti-Si-C-N薄膜为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nc-Ti(C, N)/a-Si3N4/a-C-C), 当薄膜中Si和C含量较高时, Ti(C, N)转变为TiC, 晶粒尺寸减小到2-4 nm. 薄膜晶粒尺寸和硬度的高温热稳定性均随沉积态薄膜中的原始晶粒尺寸减小而提高, 当原始晶粒尺寸在8-10 ...
聚合物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常规聚合耐热性尚不理想,C-C键在250℃以下就会发生断裂。为得到能在400℃左右使用的聚合物,含Si链金属有机高分子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含Si链金属有机高分子可用于耐热电线、耐热涂料、耐热粘结剂、SiC、TRF纤维的前驱体的开发等方面。对含金属的聚硅烷高分子,课题组已用硅烷单体预聚物与Ti、Zr、V、Al、Fe、Co、Sn、As、Mg、Pb和S...
采用工业原料通过水冷铜模铸造法制备了直径为5mm的Fe69C7.0Si3.5B4.8P9.6Cr2.1Mo2.0Al2.0 (at.%) 块状非晶合金.利用DSC, DTA 和 XRD对该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其玻璃转变温度Tg﹑过冷液相区△Tx (Tx-Tg)﹑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 (Tg/Tl)﹑玻璃形成能力参数g (Tx/(Tg+Tl))分别为784K, 27K, 0....
以低密度的C/C复合坯体为预制体,分别采用反应熔渗(RMI)、化学气相沉积(CVD)、浸渍?原位反应技术对其进行陶瓷改性。结果表明:改性陶瓷分别以SiC和c-BN的形式渗入C/C复合坯体内。摩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MI技术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摩擦因数较高,高达0.3到0.9;采用CVD技术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在0.20~0.36之间;而采用浸渍?原位反应技术制备的c-BN...
采用V形缺口试样,研究喷射沉积Al-Si/SiCp复合材料制动盘在25~450 ℃热循环下的热疲劳行为。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热疲劳裂纹形貌,研究热疲劳裂纹形成与扩展机制。结果表明:热疲劳主裂纹主要从V形缺口处萌生;在同样的热循环次数下,热处理前的试样要比热处理后的试样先出现裂纹,且裂纹扩展的速率较快;裂纹绕过Si颗粒向前扩展以及裂纹穿过Si颗粒向前扩展是裂纹与Si颗粒相互...
该项目采用CO_2-Ar混合气体与含Ti的Al-Si合金熔体原位反应生成活塞用Al_2O_3-TiC粒子增强Al-Si基复合材料,并通过对反应机理、生成粒子长大机理,以及复合工艺控制的研究及基体合金成分优化设计,获得增强粒子尺寸细小、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性能优异且组织性能稳定性好的复合材料,而且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稳定性好、加工性能良好、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批量生产的优点。
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过共晶Al-Si合金沉积坯, 对原始态、沉积态和挤压态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讨论了淬火温度对沉积态组织的影响, 探索了喷射成形合金后续致密化的工艺及合适的工艺参数.
利用航向电子显微术(TEM)观察了单晶Si维氏压痕区的结构转变. 平视和截面像相结合给出了压痕诱导Si非昌化的轮廓图. 其区域为与压头相似的倒四棱锥金字塔形. 但其棱边夹角小于相对应的压头相对棱夹角, 残留的准确无误痕深度很浅.
研究了超高压(5.5GPa)条件下凝固的过共晶Al-Si合金的非平衡组织. 结果表明:过共晶成分合金中出现大量初生α相. 并有α-β+(α+β)共晶的共生组织, Si在α相中的固溶度和Al在β相中的固溶度都有极大增加. 讨论了高压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