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材料科学 TiO2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0.141 秒)
采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均匀透明的非晶二氧化钛薄膜,在0~900V范围内改变脉冲偏压幅值,考察其对氧化钛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沉积态薄膜为非晶态。脉冲偏压对薄膜光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脉冲偏压的升高,薄膜沉积速率以100V为界先高后低;薄膜的吸收边先红移后蓝移,但光学带隙Eg基本无变化,约为3.27eV;300V偏压时薄膜达到原子级表面平滑度,RRMS为0.113...
Well-defined magnetic separable, hollow spherical Fe3O4/TiO2 hybrid photocatalyst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rough a poly(styrene-acrylic acid) (PSA) template method. This bifunctional product was ...
在高温气相反应中,利用掺AlCl3的TiCl4氧化的反应制备金红型纳米TiO2颗凿研究了氧气预测温度、反应器尾部氮气流量、反应温度、保留时间等对TiO2颗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气预热温度和加大反应器尾部氮气 量对控制产物粒径有利.
成功地制备了TiO2-Ag-TiO2-SiO超薄多层膜的截面样品,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TEM,HREM及纳米束EDS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各层厚度均匀,界面明锐、光滑.Ag层由纳米晶组成,而TiO2和SiO层为非晶.Ag在膜层中没有扩散或聚团,这也正是保证整个薄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By coating fibers with titania sol to generate a dual-size surface roughness, followed by hydrophobization with stearic acid, 1H, 1H, 2H, 2H-perfluorodecyltrichlorosilane or their combination, hydro...
研究基片温度(120~300 ℃)和热处理温度(400℃)对电子束蒸发TiO2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在120 ℃, 200 ℃和300 ℃的普通玻璃基片上采用电子枪加热蒸发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非晶态结构,沉积态薄膜经过400 ℃保温1 h的热处理后得到的相为具有(004)取向的锐钛矿相,晶粒大小在3.6~8.1 nm之间.透射谱分析表明,薄膜的折射率随着基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TiCl3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TiO2复合粉体,利用TEM和XRD对纳米粉体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纯TiO2和掺Sn4+纳米粉体基本没发生团聚;La3+掺杂改性的催化剂为锐钛矿型TiO2,掺杂稀土镧会抑制TiO2晶型的转变,使晶型转变温度滞后。掺杂Sn4+和La3+能够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
The effect of the use of the triblock copolymer Pluronic P123[(PEO)20(PPO)70(PEO)20, Aldrich] and the non-ionic polyoxyethylene-lauryl ether Brij 35 as surfactants on the textural, structural and el...
摘要通过论述炭与TiO2光催化剂的复合方式,系统总结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各种制备方法,指出炭与TiO2的复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炭不仅作为载体,还可以用作涂层、造孔剂以及助剂。同时,炭在复合体中也展现出多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富集目标污染物,捕获中间产物,还可以抑制水蒸气和其他组分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且可以抑制热处理时TiO2相变和晶粒长大。可见,炭与TiO2光催化剂的复合将为推动光催化技术的实用化产生...
摘要以环氧树脂作为TiO2与活性炭纤维(ACF)之间联结的前驱体,使TiO2粘附于纤维表面,而后经氮气氛下400℃~580℃不同温度的煅烧处理,制得TiO2/ACF复合体。采用BET,SEM,XRD及UV-Vis光谱等手段对复合体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以水中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TiO2/ACF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460℃煅烧品较其他样品对苯酚具有更好的去除能力。在其重复利用过程中,始...
探讨了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纳米TiO2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以测量湿润接触角和观察沉降性作为评价改性效果的手段,进行多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油酸作为改性剂对TiO2表面改性效果明显.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浓度、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对纳米TiO2表面进行了红外光谱、电镜观察及差热分析,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电化学方法合成钛酸乙酯,加入乙酰丙酮改性,经溶胶-凝胶过程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纳米TiO2晶膜,FTIR,AFM和XRD法分别对TiO2膜进行了表征,基体表面修饰的TiO2膜具有均匀完整的纳米结构,晶粒粒径20 nm,晶型结构主要为锐钛矿型,采用阳极极化曲线和浸泡实验测试了纳米TiO2晶膜在硫酸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实验表明不锈钢表面覆盖纳米TiO2晶膜后耐蚀性能大幅度提高.
TiCl4、三乙醇胺为原料配位形成可溶性配合物,将此配合物先驱液滴加到氨水中,得到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超细粒子溶胶.研究了先驱液的加入量对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粒径及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将丙烯酸树脂乳液加入到均匀分散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溶胶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获得了纳米TiO2高度分散的丙烯酸树脂复合薄膜.结合纯丙烯酸树脂薄膜的紫外线透过率曲线分析了TiO2的紫外线屏蔽性能.该分散均匀的锐钛矿型TiO2...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Ni-P-TiO2(纳米)化学复合镀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硫酸镍24 g/L,次亚磷酸钠25 g/L,乳酸25 mL/L,苹果酸3~5 g/L,琥珀酸5~8 g/L,乙酸钠10 g/L,表面活性剂14 mg/L,硫脲2 mg/L,纳米TiO22 g/L,温度85℃,pH值4.8.同时讨论了影响镀速的各因素,并对镀态下镀层形貌及热处理后镀层各方面性能、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摘要 用还原沉积法分别合成了纯态Co-P非晶态合金和一种新型负载非晶态合金催化剂CoP/TiO2, 用XRD, ICP, TEM, BET和DSC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 比较了它们的结构、组成、形貌、表面积及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质及其对PH3分解的催化活性. 与纯态Co-P非晶态合金比较, CoP/TiO2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及催化活性, 这缘于TiO2载体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