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相关记录308条 . 查询时间(0.081 秒)
首先调查了芦山"4·20"地震后灾区内公路交通系统的地震破坏情况,总结了道路和桥梁的典型破坏特征,并对其破坏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交通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调查数据和震害分析结果,对芦山地震中交通系统的总体破坏情况进行了评述,为加深对公路交通系统地震破坏特征的认识、掌握震害影响因素以及开展震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参考.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震中位于30.3°N,103.0°E,震源深度13 km.基于最新的四川省公里格网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结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震后第2天提供的地震动预测图ShakeMap,对芦山7.0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快速评估.给出了不同破坏等级的建筑物面积分布图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布图,并计算了地震动图6度区以上范围内受灾人口、各破坏...
根据"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单层砖柱工业厂房量大面广、类型齐全,但震害情况却轻于农居砖混结构的特点,对单层工业厂房的分类和宏观震害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轻型钢架单层工业厂房、单层混凝土柱工业厂房和单层砖柱工业厂房三种.随后根据地震现场科学考察的实测数据,对9度区双石镇和龙门乡的3个典型单层砖柱工业厂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给出了其震害现象、破坏机理及若干影响因素,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科学研究、恢复重...
2013年7月1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日前发布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芦山规划》)。在《芦山规划》中,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被采纳。至此,中科院承担的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顺利完成。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前2-3年,川西地区的跨断层位移出现群体性、准同步的异常趋势转折,但有些场地的辅助气温观测也呈现相似变化.为探寻这些趋势转折是否为热形变,本文基于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龙门山断裂带上的短基线、短水准及辅助气温观测数据,使用频谱分析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跨断层位移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主模式分析方法研究芦山地震前各断裂带的运动特征.结果显示:(1) 在大于...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围绕芦山地震的发生是否与三峡水库、紫坪铺及瀑布沟等水库蓄水有关的争论较多。但定性的讨论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定论。本文拟从定量计算分析讨论三峡、紫坪铺和瀑布沟水库蓄水对芦山地震震源处弹性应力场和孔隙压力场的影响。计算结果初步表明,三峡、紫坪铺及瀑布沟水库蓄水引起芦山地震震源处的弹性应力变化仅为几十Pa;在低渗透系数(扩散系数小于1m2/s)时,3个水库蓄水造成的孔隙...
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一次Ms7.0级强烈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并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本研究选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层岩性6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基于GIS技术开展芦山地震滑坡易发性快速评价工作。基于专家知识与2008年汶川地震研究成果,按照0~9的分级方式,给6个因子赋予权重,给因子内部各个分类赋予滑坡易发等级。根据影响因子权重与因子内部滑坡易...
根据"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单层砖柱工业厂房量大面广、类型齐全,但震害情况却轻于农居砖混结构的特点,对单层工业厂房的分类和宏观震害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轻型钢架单层工业厂房、单层混凝土柱工业厂房和单层砖柱工业厂房三种.随后根据地震现场科学考察的实测数据,对9度区双石镇和龙门乡的3个典型单层砖柱工业厂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给出了其震害现象、破坏机理及若干影响因素,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科学研究、恢复重...
首先调查了芦山"4·20"地震后灾区内公路交通系统的地震破坏情况,总结了道路和桥梁的典型破坏特征,并对其破坏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交通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调查数据和震害分析结果,对芦山地震中交通系统的总体破坏情况进行了评述,为加深对公路交通系统地震破坏特征的认识、掌握震害影响因素以及开展震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参考.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震中位于30.3°N,103.0°E,震源深度13 km.基于最新的四川省公里格网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结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震后第2天提供的地震动预测图ShakeMap,对芦山7.0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快速评估.给出了不同破坏等级的建筑物面积分布图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布图,并计算了地震动图6度区以上范围内受灾人口、各破坏...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该地震是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最强地震,截至5月5日,四川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了52个(ML≥4.0)余震.我们搜集了信噪比相对较高的宽频带数据,根据已有的三个分别适合于四川盆地和龙门山断裂东南地区、西南山区、西北山区速度模型,利用TDMT_INVC方法计算矩张量,获得了芦山主震及其16个余震的高质量矩张量解;根据P轴...
精心挑选速度模型和观测资料,利用逆时成像技术对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MS7.0地震的起始破裂点和震源中心进行成像.成像结果表明,地震的起始破裂点位于北纬30.289±0.005°,东经102.946±0.007°,震源深度11.8±2.3 km;震源中心在前3.5 s时间内与破裂起始点相同,在前9.5 s时间内也基本稳定在北纬30.27°和东经102.94°,距起始破裂点不远,意味着...
2013年5月20日,在“4.20”芦山强烈地震过去一月之际,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需求为本·有效重建”四川“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地壳和岩石圈变形特征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强地震的深部孕震环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联合P和S波远震接收函数偏移成像结果,对发生过芦山7.0地震和汶川8.0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地壳和岩石圈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揭示出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龙门山断裂带,Moho面和岩石圈底界面(LAB)呈现出强烈变形,特别是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震源区下方地壳出现了错断、下凹,岩石圈也呈现下凹变形特征.这种地壳及岩...
本研究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四川芦山7.0级强震及主震后48小时内504次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最终得到328个精定位地震事件.结果表明,余震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山前断裂西南段的大川—双石断裂发生,扩展模式以西南向为主(约23 km)兼有弱东北向(约12 km),并非简单的单侧扩展.在深度方向上,余震主要以铲状结构分布在18~22 km之间.通过拟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