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史前相关记录392条 . 查询时间(0.328 秒)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广泛借鉴英语世界关于中国环境史及相关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从长时段的视角对中国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本书自初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也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环境史的研究。这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马立博教授在充分吸纳西方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修订版。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21年12月16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出土大量石器、兽骨、陶片等,这对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西南900米处,遗址内共发掘仰韶时期灰坑98座,窑11座,房址2座以及明清墓葬6座,出土大量陶片以及石器、骨器、兽骨等。
在河南三门峡市仰韶文化博物馆旁的“考古百年”大型浮雕墙前,沿着标注的时间轴前行,从1921年“起步”,走过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搜寻贾兰坡、袁复礼、郭宝钧、梁思永、李济、夏鼐等在中国百年考古史上熠熠生辉的前辈学者,历史的脚步在此回响。正如浮雕墙上的前言所述:“以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开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几代考古学者在中华大地上孜孜以求、薪...
“黄山遗址是一个具有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性质的大遗址,是史前区域性中心聚落,也是史前玉文化中心,它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关键地区,距今5000多年的关键时间,为研究中华文明形成提供了关键材料。”2021年10月10日至11日,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咨询会在南阳召开。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
哈密盆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几乎能够涵盖新疆主要的环境类型。同时,哈密盆地作为进出新疆的东方要道,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活面貌,并在食谱中留下清晰的痕迹。由于缺乏系统的生业模式研究,此前,学术界根据这一地区考古遗址中陶器普遍不发达、几乎不见农业生产相关工具、墓葬中墓主人身着皮毛制品下葬、随葬的动物以羊为主等现象,一般认为哈密盆地史前人群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食物以畜...
受疫情影响,厦大考古2019级本科生田野实习队伍仍然未能出发。在上一期王新天老师介绍马道坪遗址已有成果基础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在更大的区域考古背景下,更深入地理解实习项目的文化内涵,2021年10月9日上午,闽江学院历史系黄运明副教授受邀做题为“闽北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在线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历史系葛威副教授主持,浦城县博物馆馆长毛建安及工作人员、厦门大学历史系张闻捷、王新天、付琳、魏凯、刘翀等老...
根据2021年9月16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者在西班牙西南部韦尔瓦Matalascanas踩踏表面发现的化石足印痕迹表明,这一区域曾在晚更新世时期(12900至11700年前)被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用于照料新生后代。
2021年9月9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史前灵长类动物物种Microsyops latidens的口腔化石为哺乳动物龋齿提供了已知最早证据,这些化石可追溯至早始新世(约5400万年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是在荷兰格罗宁根(Graningen)的庇斯(Pesse)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因为得天独厚的保存条件,浙江已发现3条保存比较好的史前独木舟,分别是萧山跨湖桥独木舟、余杭茅山独木舟和余姚施岙独木舟,是我国考古发现明确的史前独木舟的唯一省份。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与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主导,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Genetic Continuity of Bronze Age Ancestry with Increased Steppe-Related Ancestry in Late Iron Age Uzbekistan”在中科院生物一区杂志《分子生物与进化...
2021年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副研究员与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志君、山西省第二地质勘察院阳泉分院张军文合作研究的山西阳泉地区二叠纪乌拉尔世太原组钱石灰岩层中的瓣齿鲨化石,这是该属牙齿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华北地区二叠...
本书为配合吴中博物馆展览“启幕江南——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的同名图录,收录了环太湖地区以草鞋山、东山村等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近200件(包括陶器、玉石器、骨角器等),展现了自古以来环太湖地区丰富的史前文化。
2021年7月27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发掘的一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座具备调节室温功能的房址,经考古人员判定,这是一处史前时期的“空调房”。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盘星藻记录的中晚全新世温度变化及其对西北荒漠—绿洲区文明演进的影响》为题,在线发表于第四纪科学的国际知名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
2021年5月28日晚,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兼职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泓教授在厦门大学南光-101成功举办“史前灾难成因的法医人类学证据——以哈民忙哈遗址的古人口学研究为例”的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张闻捷教授主持。朱泓教授首先介绍了哈民忙哈遗址的概况。哈民忙哈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处西辽河平原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