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相关记录678条 . 查询时间(0.027 秒)
2018年6月15日,“漓水留珍”桂林古代窑址陶瓷标本及老城区出土陶瓷标本联展在桂林理工大学举行,集中展出上千件出自桂州窑、永福窑、窑里村窑、严关窑、永岁窑等六处古窑址陶瓷标本,以及近20年来桂林老城区基建工地采集的陶瓷标本和建筑构件。
以云南某锌厂提供的复杂挥发窑渣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2O2-H2SO4水溶液体系常压条件下协同浸出其中的有价金属。以In、Cu及Zn浸出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H2O2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In、Cu、Z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30%)用量0.6 mL/g、硫酸浓度3 mol/L、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2 h、液固比6∶1条件下,In浸出率...
继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于去年获得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2017年,发掘队对该窑址继续进行了发掘。其中在一件瓷质匣钵上发现了“罗湖师秘色木宛”六个字,“秘色木宛”三个字与法门寺地宫衣物帐上的文字完全相同。这不仅是在窑址上首次发现了“秘色”字样,同样也再次证明瓷质匣钵就是烧造秘色瓷的重要窑具。“秘色瓷”这个概念不仅存在于当时的文人以及包括宫廷在内的上层阶层中,作为窑工,亦清楚地知道自己...
一件刻有“太平戊寅”的青瓷残片,见证了千年之前当地瓷业的繁华;而另一件刻有“秘色”字样的匣钵,更是见证了秘色瓷这一赫赫有名的古代青瓷的原产地。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发现了北宋越窑的“顶级”窑址。青瓷是历史上最早成功生产的成熟瓷器。始于东汉、止于南宋,以地处越国故地得名的越窑则是青瓷窑口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在晚唐五代,越窑生产的秘色瓷因釉色呈现当时罕见的“天青色”被作...
2018年4月10日,丽水市文广出版局组织召开《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管理条例(讨论稿)》立法座谈会。会议达成四点共识。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以丽水市政府法制办、丽水市文广出版局牵头,龙泉市各责任单位配合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管理条例,吸收消化遗址管理各层次问题,做到遗址保护有法可依,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有法可循。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研掌握遗址保护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广泛征集需要立法支持破解的详细事项。三是坚持...
为了明确三塘湖煤田西山窑组主力煤层的富集成因,基于三塘湖煤田的钻孔、测井、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对沉积相、沉积岩体叠置样式、岩相等变化将西山窑组划分为1个四级层序及高位、湖侵、低位3个体系域,建立了三塘湖煤田西山窑组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三塘湖物源主要来自西北部的大哈莆提克山、北部的苏海图山和东北部的克孜勒塔格山,盆地沉积中心位于中部的汉水泉和条湖凹陷区。该时期的成煤环境主要以潮湿森林沼泽相及较浅覆...
基于吐哈盆地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对比困难的实际,为了找出新的可以用于煤层对比的明显差异性特征,采用煤岩学的方法,对吐哈盆地三道岭剖面煤层煤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道岭剖面西山窑组煤层成因参数镜惰比较高,组织保存指数和植被指数较低,凝胶化指数均大于1。煤相类型为潮湿的草木混生型泥炭沼泽,包括3种亚相:RM Ⅰ型、RM Ⅱ型、RM Ⅲ型。其中RM Ⅱ型煤相具有凝胶化指数和镜惰比特别高,地下水流动指...
250件唐代贡窑瓷器2018年2月6日首度亮相中原,其中,与大英博物馆馆藏瓷枕“同款”的残片也首度现身,引发关注。当日,名为“窑火神工--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的展览在河南博物院启幕,展览汇集段店窑代表性陶瓷器250余件。
2017年4月12日,“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被中国考古学会评定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自此,困扰了人们一千多年,在唐代法门寺地宫、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均有发现的神秘瓷器——秘色瓷的面纱被缓缓揭开了。
近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浙江共有4个项目入选,开化龙坦明代青花瓷窑址位列其中。据了解,2017年,全国经过批准的发掘项目达800多项。本次评选活动从各项目中进行遴选,推荐40个发掘和调查项目参加初评,并将通过投票产生25个进入终评。
为探讨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的不同时期青瓷、白瓷的原料来源,用显微观察、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其原料来源及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窑之间的技术联系。分析可知,两窑在瓷釉、瓷胎的原料配置上存在差异:巩义窑瓷胎均使用当地高岭土一元配方,瓷釉中加入瓷胎原料为基体并加入高钙草木灰;邢窑瓷胎在使用当地高岭土的基础上加入长石类矿物原料,瓷釉中除瓷胎所使用的黏土以外,还加入含有高钙高镁的草木灰或矿...
“黑石号”沉船上5万余件长沙窑瓷器或找到“出生地”。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14日在长沙表示,长沙铜官窑遗址石渚发掘区,为“黑石号”长沙窑瓷器找到了具体的作坊区。
浙江永嘉坦头窑址首次发现了唐代“官作”字样:一件匣钵上发现“余王监”三个字和一件瓷碗上“官作碗”等多个字样。根据同一窑址出土的余王(五)监等材料,结合当地的语言与地名等证据,我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如此推断成立,则对于整个唐代窑业管理制度的理解,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汝州市文物局开展汝窑专题讲座     汝瓷  柴瓷       2018/1/4
2017年12月29日,汝州市文物局邀请到了汝瓷大师朱文立老师莅临汝州市文物局为全体干部职工指导授课。朱文立老师就《汝瓷、柴瓷——天青釉的奥秘》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的讲解。详细为全体干部职工讲解瓷器的由来、汝窑的研究、汝窑的烧造历史、汝窑的釉色以及张公巷窑址的发掘过程、柴窑的价值等,并向大家展示了各个窑口具有代表性的标本。
以永嘉坦头窑址为代表的唐代瓯窑遗址出土的器物与上林湖唐代越窑遗址出土的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因资源、区域文化等的差异又具有自己的某些特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