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时相关记录196条 . 查询时间(0.272 秒)
明朝少女来到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人工智能岛屿悬浮在大唐长安城上空,黄河深处的宇宙战舰即将苏醒……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设定,皆来自科幻星云奖得主彭柳蓉的新作“时契者”系列,该系列日前由新经典文化·爱心树童书推出。
时溪蔓,副教授,2009年获得厦门大学艺术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动画专业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台设计、角色造型设计等。
茨维坦·托多罗夫在《幻想文学导论》(The Fantastic:A Structural Approach To A Literary Genre)中下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幻想”即一个只通晓自然法则之人在面对超自然现象时心存的“犹疑”。因此,幻想只能存续于一种悬而未决的不确定性之中。一旦读者不再怀疑语言与指称,选定某种对于世界的解释、赋予事件相应的名称之后,幻想便戛然而止。
本次报告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将来时表达的区域类型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概括论述汉语方言的将来时范畴和将来时语义表达的多样性,总结汉语方言中存在的从不同体意义演化为将来时的路径,进一步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汉语方言将来时区域分布的宏观格局和特定区域的若干微观现象。
2023年2月2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冠明教授应邀在社科院语言所做了题为《再析〈颜氏家训·风操〉“时以为笑”》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所钟情的书写对象,当我们看向月亮时,我们看见了什么呢?它是上古初民的愿望与崇拜,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也是皎皎清辉映照的高洁情操。作家李秋沅笔下的月亮,为“当我们看向月亮时我们在看什么”这一问题给出了富有儿童文学情味的答案。在李秋沅的短篇集“诗意成长”少年小说系列中,月亮是《月娘月光光》里阿东借一曲闽南童谣唱出的对血亲的思念与苦涩,是《锦瑟》里柳姨婆凄清冷寂的女性...
2022年7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到《人民文学》杂志社调研,与干部职工座谈交流,听取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部署重点工作,对办好《人民文学》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人民文学》有着悠久而光荣的传统,我们要高度珍惜、倍加呵护这片文学的精神高地,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开拓新时代文学新境界,攀登新时代文学新高峰。
日本剧作家坂元裕二很喜欢日本导演黑泽清,两人在个人化元素的运用上,也有相似之处,黑泽清的镜头总有晃动的窗帘,坂元的角色爱看动物影片,有个人最爱的动物排名,总会出现书信来往。对此,坂元裕二说,去看黑泽清电影的人,就是为了黑泽清而去的吧,但由他撰写剧本的电视剧,只有少部分人是因为他的剧本才去看的。真希望可以反驳他。虽然不算什么稀罕的事,但《最完美的离婚》连夜读完了,一部剧本书,让人感到再刷一次剧是多余...
时胜勋,河南郑州人,200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起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2月起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期间曾兼任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援藏教师(2012-2013年),受邀赴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任教(2017-2019年),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曾经一度只在建筑和文化圈立名的梁思成、林徽因,近年来,时常以特殊的方式进入大众视角,与之相关的传记夺人眼球、琳琅满目,或是刻意重塑或是选择性放大着另外一对似是而非的梁林夫妇。而这本《梁思成与林徽因》则独辟一径,梁林之女梁再冰的口述、孙辈于葵的执笔,不仅真实回应了那些夺人眼球的传闻轶事,更让我们得以走近那对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时期,仍然执著坚守着理想和信念的“山河之子”。
香港苏富比2022年2月8日展出莫奈、毕加索等多位世界级艺术巨匠的作品,其中,莫奈的《睡莲》上一次拍卖要追溯到1978年。《睡莲》是莫奈以吉维尼花园的睡莲为主题的经典作品,创作于1914至1917年间,这个开拓性的系列体现了莫奈的最高成就。亮相于香港苏富比的《睡莲》充满表现力且创作于更后期,巨幅的尺寸完美地概括了艺术家的视野。该画作上一次拍卖要追溯到1978年;而自从1995年在日本三大博物馆巡展...
2022年1月4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来到鲁迅文学院,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家协会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向鲁迅文学院第四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作专题宣讲。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把握历史主动,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展现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新气象。
2021年9月18日,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发布,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教授的著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入选,该著作将被翻译为多种外语,由国外出版社出版,在国际上发行。
在当下,一位早已逝去的杰出作家,到底需要遭逢何种机缘,才能让文字中的思想不被读者遗忘?或者说,一个等待6年的电影导演,究竟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让影片里的形象被更多观众看见?目前,80后编导田波的作家传记影片《柳青》,便向文学与电影提出了这种颇伤脑筋的双重难题。
《岁时杂记》作者吕希哲“食相门之德,既目击旧礼,又身历外官,四方风俗,皆得周知”,其著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节日生活史料。“非日常”节日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高度凝现,《岁时杂记》聚焦节日生活细节,关注具体而有趣的节俗、节物及节物的精美制作流程,这些微观生活叙述视角体现了宋人的节日审美与节日生活情趣。吕希哲对节日生活的记录与书写,既有文人诗词的雅致表达,又用世俗俚言俗语、谚语、咒语、俗说、世传等民间语言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