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丝路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在文物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由我院陈祥军院长主编、庾华教授执行主编、文博专业22届毕业生高睿泽(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与李怡欣(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硕士研究生)撰写的文博考古科普读物《丝路流光:丝绸之路上的文物传奇》于近日付梓并出版发行, 喜马拉雅有声读物同步上线。该书是整套五本“丝路文物科普丛书”的开篇之作,也是国家...
2024年4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起成立的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和匈牙利研究网络人文学研究中心(HUN-REN RCH)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4年3月22日上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皇史宬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鱼宏亮为全体干部职工做了题为“明清丝路与中国早期全球化”的精彩讲座。
丝路文明》是由浙江大学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和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研究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考察报告、书评、学术综述、资料整理、学术信息等。《丝路文明》(第八辑)收录了包括李华瑞、张国刚、林梅村、荣新江、王子今、余太山、高田时雄、劳费尔、袁炜、刘进宝、冯培红等人17篇文章,或是书评,或是会议论文,所论涉及丝路沿线方方面面。...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古代写本文献的大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震动了整个世界。它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丝路文明最宝贵的实物遗存。然而,这些珍贵的丝路文明遗存,多是以身首分离的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亟待修复和缀合。《拼接丝路文明——敦煌残卷缀合研究》正是第一部敦煌残卷缀合研究的著作。本成果的创新和突出的学术建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促进中捷两国文化交流,由中国驻捷克大使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丝绸与丝路”展览2022年8月19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开幕。
本书内容是对数十年以来,通过考古发掘调查以及零星采集、征集的天山地区史前彩陶进行搜集、整理和介绍、分析。书中用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对每一文化地理单元的彩陶器物、纹样进行描述介绍。因为并非是实物的排比,这里的类型式是对彩陶器物与纹样的粗略划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为了便于有序介绍器物并进行的简单归类。每一章后面单列一节,就该地理文化单元内的彩陶文化结构、演变与源流,做了简单的分析。
2022年4月14日下午,2022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史学前沿”系列讲座春季学期第八讲于线上举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杨巨平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文献、考古与实地考察——关于希腊化文明与丝路关系的思考”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徐晓旭老师担任主持人与评议人。
2016年,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学与丝路文明研究团队组建成立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2020年8月,本团队申报的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名单。
作为中国风靡世界的雅韵符号,瓷器代表了一种来自东方的风尚,而记者眼前这尊孔雀蓝釉陶瓶,却满溢异域风情之美:广腹小底,瓶腹一圈粗绳纹贴塑,孔雀蓝的釉色厚而晶莹。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的“和合共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文物展上,福州刘华墓出土的孔雀蓝釉陶瓶令人惊艳。2021年7月22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持续举行之际,福建举行多个考古博物展,全面呈现海上丝绸之路所传递的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之道。
2021年9月18日,由兰州大学丝路文明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丝路文明与区域发展研究国际工作坊”以线上方式举行。会议邀请到来自蒙古国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大学、黑河学院等国内外学术单位的7位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会议开幕式由兰州大学丝路文明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白玉冬主持。
近日,由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日本黄山美术社协办的“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珍品展”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开展。展览展出325件古玻璃器,展品西起罗马东至日本,横跨欧洲、亚洲等37个国家和地区。展览以玻璃器为视角,全景式展现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10日。
本图录共分为三大版块:一是中原王朝货币,二是古代西域地方货币,三是丝路古国货币。内容以丝绸之路中段西域为交汇点全面涵盖了历史时期古丝路沿途各王朝和城邦国发行的多种多样货币,时间跨度上下有数千年;材质有金、银、铜、锡、合金等多种材质;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形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部货币史...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412~439年),距今约1600余年。天梯山石窟自北凉大规模开凿后,北朝至隋唐陆续都有兴造,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天梯山石窟作为一国之君主持开凿的石窟,在我国石窟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史料记载,云冈、龙门石窟就是由凉州高僧昙曜主持并参与修建的。著名学者、考古专家宿白先生关于“凉州模式”的论断,就是根据历史史料和实物遗迹相结合提出的。天梯山石窟是...
“《丝绸之路古文明》第一阶段的考察报告即将出版,共17万字左右,探讨了丝绸之路上的遗址遗迹、历史故事、著名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及地理环境等。”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侯宗辉22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丝绸之路古文明》第一阶段的考察报告包含丝绸之路起点问题、新石器遗址与丝路文化、丝路遗存与“三皇传说”、丝路遗存与“五帝”传说、夏商周时期的遗址与文化、秦人与秦文化、丝绸之路古文明遗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