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电离层物理学 高层大气物理学 磁层物理学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环境学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空间物理学 系统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1.093 秒)
引力波,作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已成为探索宇宙奥秘和发现新物理现象的关键工具。宇宙中众多引力波源自于双黑洞、双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演化,以及宇宙早期事件。全球地面引力波探测网络,主要由LIGO、VIRGO、GEO600和KAGRA等探测器构成,通过联合观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宇宙信息。与地面探测不同,空间引力波探测属于空间科学实验,要求在卫星发射前完成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为探测特定引力波信号...
随着太空卫星数量的增多,催生出新的空间在轨服务需求,包括在轨服务/维修、太空垃圾清理、抓捕等相关技术。为实现太空操作的目的,高效率的抵近、接触技术成为关键。本研究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进行初捕获,为后续精确调姿与抵近做准备,可以降低飞行器对工质和能源的需求。
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2日,澳科一号卫星A星基于高稳定光学平台的高精度矢量磁场测量系统初样阶段外场标定试验,在云南省地震局丽江地磁基准站顺利实施。本次试验充分验证了系统试验流程和光学平台性能指标,首次实现了磁传感器和星敏感器安装传递矩阵高精度测量,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风云四号B星于2021年6月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研制的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2021年7月20日14时成功加电开机工作。
2021年4月29-30日,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科学数据处理系统在广州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召开了系统软件研制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山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学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模块组长和技术骨干共约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广州大学是CSST科学数据处理系统研制任务的主要单位之一。广州大学物...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王志俊特聘研究员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傅华华教授合作,在对玻色系统中230个空间群做了系统的分析后,完整地给出了可以出现二度简并准粒子的空间群号和对应的高对称k点(见表一)。这些二度简并点都被相关的对称性钉扎在固定的k点 (对称性保护的外尔点),同时,它对应的拓扑Chern数也在表一中给出。其中,既有C=±1的常规单外尔点,也有C=±2的双外尔...
2019年12月24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工程建设总结会在成都召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浮空器系统研发中心获得了2019年LHAASO工程建设优秀团队奖,项目负责人张远平获得“优秀项目经理”称号,技术组组长张凤华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9年12月17日,中科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空间辐射基准传递定标及地基验证技术”项目总体,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平流层空间辐射基准传递演示验证系统高空气球平台研制及飞行试验方案评审会。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家团队6月1日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刊发文章称,他们第三次探测到了引力波。此次探测结果不仅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也为了解双黑洞系统的成因提供了线索。
风云二号08星(G星)于2014年12月31日9:02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为该型号任务研制的空间环境监测分系统产品于北京时间2015年1月6日12:31开机运行。截至北京时间2015年1月8日14时,在轨连续工作2天2小时,目前已完成在轨初期探测数据分析工作,结果表明:空间环境监测分系统各单机工作正常,性能稳定良好,太阳X射线探测器探测到全部的C5级以上...
为加强863计划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切实做好重大项目跟踪问效,项目组对“十二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技术领域“全球海量空间信息更新关联与主动服务系统(二期)”重大项目所属的3个课题及一期8个课题进行检查。项目总体专家组,以及各课题承担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苏奋振研究员主持。
2013年7月20日早晨7时37分,CX-3和SY-7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研的有效载荷数传分系统设备均一次开机成功。经过15天的在轨测试,遥测数据显示星载设备工作正常,地面站有效载荷数据接收正常;目前课题组已完成在轨测试总结,并通过相关评审,未来课题组还将配合有效载荷积极开展后续在轨试验。
第一,由于重力卫星编队轨道的稳定性设计是建立下一代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关键,因此为保证下一代四星转轮式编队系统的稳定性,轨道根数的最优设计如下:(1)轨道半长轴a、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和升交点赤经Ω保持不变;(2)每对卫星的近地点幅角ω和平近点角M分别相差180°;(3)初始近地点辐角ω设置于赤道处,初始平近点角M设计于极点处;(4)卫星编队系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和半短轴之比为2...
2012年7月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组织召开“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演示系统”(二期)硬件建设验收会。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研究室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心主任助理、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处处长王树志主持。
2012年4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集主办的“地球系统模拟科学和技术”高层战略研讨会在大气所科研楼101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地震局、中科院若干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美国马里兰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应用物理计算数学研究院、联想、曙光等40余家单位的院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