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农业工程 >>> 水土保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土保持学 模式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481 秒)
2023年8月26日至27日,以“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为主题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举办,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发的畜禽草耦合治沙新模式在本次论坛进行现场展示。
2023年2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2022年度总结会在秦皇岛召开。项目咨询专家组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教授、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孙占祥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龚时宏教授级高工、兰州大学李小刚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朝辉教授,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员边...
2022年5月5日,由水土保持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陕西杨凌召开。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二级巡视员魏勤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专员杜萌,陕西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郭杰、农村科技处处长王云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罗建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房玉林,陕西省粮农集团董事长刘利民、水土保持研究所书记...
2019年12月4日至7日,第二届中国水土保持学术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赵西宁、吴普特、高晓东等完成的“黄土高原果园蓄水保土调控机制及其模式”科技成果,荣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奖项由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三家单位共同完成。
研究新时期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为各地政府提供相关决策参考。[方法]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总结分析了民间资本参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特点、模式与经验。[结论] 民间资本逐步成为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的重要补充,加快了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提高了治理效益。要推进这项工作,还需从政策优惠、建设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加...
为研究微咸水灌溉对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 SWAP (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用验证认可的模型模拟并分析了水稻生育期水盐运移规律和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并预测了长期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cm3矿化度微咸水足量灌溉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微咸水处理在60~90 cm土层均出现...
优先流是结构性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方式。为了直接利用土壤水流模式分析其优先流程度,该文采用亮蓝染色剂示踪原状与扰动土柱的土壤水运移,定量评估优先流的相对发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柱优先流发育,空间变异性强,受优先流通道的特征控制,其优先流水流模式以蚯蚓大孔隙流和土块裂隙优先流为主。扰动土柱的水流模式为活塞流,无优先流发育。该文提出了随深度变化的染色面积比的变异系数指示原状土柱优先流相对程度的评价准...
采用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草粮轮作模式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的土壤水分恢复效应,以期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草粮轮作模式。验证结果表明:草粮轮作田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7;0~5 m土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相关系数在苜蓿草地、冬小麦田和马铃薯田分别为0.94、0.93和0.87,均...
以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小路下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研究了村民对户外植物的认知程度、对庭院植物的熟悉程度及村民对不同绿化模式的认知与喜爱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人居林建设的3种主要绿化模式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及梯田坝坡种植条桑优点的研究, 提出将条桑在张家口、承德地区推广, 与牧草、粮 等作物间作, 形成适宜河北北方的防风固沙高效生态模式
介绍了石质山区沟壑多功能治理开发模式的内涵,全面阐述了该模式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 面院淤发展灌溉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于高效利用雨洪资源,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盂发展舍饲养殖,带动各业开发。取得了 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通过对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 10年探索和实践,针对深圳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城市水土流失分级标准、水土流失类型划分、裸露山体缺口及其景观影响度等新概念,建立了裸露山体缺口景观影响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水源地水源保护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成果不仅指导了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拓展了水土保持学的内涵和外延,为创立城市水土保持学科奠定了基础。该项目成果主要创...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该专题含黄土丘陵沟垫区第一副区沟道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多沙粗沙区沟道流域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及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多沙粗沙区产粗沙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4个子专题。主要成果:1.在对米脂榆林沟流域(面积65.6平方公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采取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提出了农、林、牧和其他用地以...
1、技术关键,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与适用范围:按照雨水汇集与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将雨水集流工程延伸到农田的指导思想,针对专题实施地区雨水利用的实际,对主要的雨水存贮设施进行了结构计算和设计,给出了定型设计图纸,完善了水窖的施工技术与程序;设计并完成的“坡地活动式集雨节灌工程模式”,探索出一条雨水集蓄利用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新途径,对不同区域雨水集蓄利用的整体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对国内外同类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