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PM2.5相关记录160条 . 查询时间(0.089 秒)
2023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进生研究团队在大气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发表题为Exploring the amplified role of HCHO in the formation of HMS and O3 during the co-occurring PM2.5 and O3 pollution in...
华北平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自《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五年计划》执行以来,华北平原的PM2.5浓度出现明显下降,但整体水平依旧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定的健康阈值。华北平原PM2.5污染主要由排放和不利的气象因素所致,后者主要调制其年际变率。针对华北平原PM2.5污染的年际变率,前人做了充分研究。然而对华北平原PM2.5污染次季节变异的研究较少。此外,前人的研究指出引起华北平原秋季和冬季P...
大气细颗粒物(PM2.5)作为首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我国第四大主要死亡危险因子,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PM2.5可诱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但主要毒效成分和相关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2022年来,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行动,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但关中城市群作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之一,秋冬季颗粒物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仍备受关注。为进一步理解关中城市群大气PM2.5及臭氧长序列变化趋势,服务于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有必要针对近几年来关中城市秋冬季大气PM2.5化学组分及其相应的消光贡献,以及大气氧化性对PM2.5和O3...
关中平原地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三大重点区域之一,污染形势复杂严峻,尤其关中农村冬季采暖期生物质燃烧和燃煤排放较高黑碳和棕碳颗粒,吸光性碳气溶胶对大气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极易导致区域大气污染。黑碳和棕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是当前大气环境研究热点之一,备受研究者关注,但同时针对总悬浮颗粒(TSP)、粗颗粒(PM10)、细颗粒(PM2.5)和纳米颗粒(PM0.1)中黑碳和棕碳光学...
PM2.5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更会显著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和服务。比如,PM2.5浓度过高会降低能见度、降低动物种群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影响植被健康和粮食作物产量等。生态风险评价旨在定量化评价生态环境灾害在未来发生的几率,是环境评价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常规的PM2.5有毒元素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精度高,但成本较高,难以实现时空上的全覆盖,进而导致对总体风险估计错误。在世界卫生组织对空气...
众所周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具有健康危害,能够促进COPD、支气管炎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上述呼吸道疾病患者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显著升高,能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气道炎症等方式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体内降解ADMA的关键酶DDAH1在呼吸道疾病相关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然而,ADMA/DDAH1是否参与PM2.5暴露引发的肺损伤还不...
截至2022年10月11日,山西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35微克/立方米,为该省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实现里程碑式突破。该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SO2平均浓度、PM10平均浓度、CO平均浓度等多项大气环境指标也持续大幅改善,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PM2.5是指细颗粒物动态直径小于2.5μm,由多种复合物组成的从各种自然和人为来源排放的化学物质。PM2.5是一种对全世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空气污染物,并已成为科学家和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2023年来中国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PM2.5浓度的超标,严重危害了居民的生命健康。PM2.5污染在全球早期死亡率和残疾调整寿命的所有风险因素中排名第六,暴露于PM2.5会直接增加中风、缺血性心脏...
PM2.5是指细颗粒物动态直径小于2.5μm,由多种复合物组成的从各种自然和人为来源排放的化学物质。PM2.5是一种对全世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空气污染物,并已成为科学家和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PM2.5浓度的超标,严重危害了居民的生命健康。PM2.5污染在全球早期死亡率和残疾调整寿命的所有风险因素中排名第六,暴露于PM2.5会直接增加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推进,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氨气排放在近年来并没有显著变化。氨气主要来自于化肥施用和家畜蓄养等农业活动,同时也有少量来自交通运输和工业等排放。尚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是,农业活动对中国城市地区的氨气有多大贡献?在未来酸性气体进一步减排的背景下,农业源氨气排放对PM2.5污染的治理有怎样的影响?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管制措施,大幅度减少了...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在大气环境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在线发表了题为“Trends in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pollution in China and its responses to emission controls of precursors in wintertime”的研究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快速城市化区域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首先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解译得到2000-2019年连续20年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然后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量化了其20年景观格局演变,最后运用面板线性模型、增强回归树模型和岭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和邻域尺度下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格局与PM2.5浓度的关系。
2021“云上科普日”科普展览——PM2.5与雾、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