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改良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改良学相关记录868条 . 查询时间(0.609 秒)
马铃薯是广泛种植和消费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集约化的马铃薯种植造成土壤退化、水资源枯竭以及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加等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脆弱的生态系统加剧了农业活动的环境足迹,上述环境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同时,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因此,亟需探索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以应对上述挑战。
杨忠臣,1990年10月生,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三层次。2013年6月本科毕业于济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6月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20年7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20年9月进入山东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9月至今就职于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马雄风研究员团队研究了天山生态屏障对新疆棉田根际微生物群落生物地理格局的影响,并揭示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棉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Ecological barrier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controls agro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through soil micro...
大豆(Glycine max)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其籽粒富含优质蛋白和食用油,其茎叶则是经济昆虫“豆丹”(Doudan)的重要饲料来源。然而,传统育种方法难以同时优化大豆的籽粒产量和饲料特性。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CRISPR/Cas9为精准改良作物性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025年1月17日,由环保所主持,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新型高效降镉土壤调理剂的创制理论与产品开发》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天津召开。环保所副所长张克强出席会议。
本平台以消除区域退化土壤中的障碍因素为突破口,以改良土壤实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致力于农田土壤质量检验和评判体系的研究,通过对主产区土壤质量与肥力水平的研究,创建相应的评价方法和专家咨询系统,研发相应监测与治理技术,制定相关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农田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在京举办“耕地大讲堂”第五讲报告会,彭新华研究员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改良的原理与技术及应用”为题作专题报告。资划所、环发所、环保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干部职工及研究生通过线下或线下方式参加报告会。资划所吴文斌所长、王秀芳书记出席报告会。
近期,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生态修复研究团队聚焦长期镉、锌重度污染土壤,系统探究了多种土壤改良剂包括生物炭、凹凸棒土及其复合改良材料以及矿质肥料等对木本植物根际微生物网络结构的调节作用,并揭示了这些调节效应能够正面影响木本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效能。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矿区等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效率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路径。 木本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策略,旨在将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对生态系...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揭示了不同形态硒对小麦籽粒镉累积的调控效应与机制,确定了降低小麦籽粒镉累积的最佳硒形态,研究成果为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马雄风研究员团队开展了有机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发现有机改良剂投入可降低土壤盐碱胁迫,增加土壤养分和作物生产力,为有机物料改良盐碱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Trade-offs of organic amendment input on soil quality and crop productivity in sali...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o) Hack.]属于禾本科黍亚科蜈蚣草属,起源于我国,具有耐贫瘠、病虫害少和养护水平低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土壤贫瘠地区的固土护坡、水土保持,非常符合目前国内外草坪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草种。但是假俭草早期生根迟缓,影响了成坪速度;期间的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大大增加了假俭草草坪建植的成本。因此,利用现代生物学手...
近日,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基于国家土壤质量观测实验站网络平台,在全国尺度上量化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程度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以“Response of soil gross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to fertilization practices in China’s ...
谷物穗发芽(也称收获前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是指穗上生理成熟的谷粒在收获前发芽的现象,在全球性范围内都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谷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东北地理所方军研究员团队前期研究全面解析了ABA合成和信号途径调控水稻穗发芽的分子机制,为改良水稻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在Plant J(2...
2024年10月6日至10日,上海交通大学陈捷教授带领博士生等团队成员到巴彦淖尔市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主持的农高区重点专项“盐碱地生态修复与数字化精准治理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针对“明沙+羊粪+炭基木霉菌剂”等技术的盐碱土壤修复效果开展调查与交流。该项目聚焦巴彦淖尔市盐碱地面积大且中度、重度盐碱地比重高,严重制约河套灌区绿色农业发展和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联合河套学院、内蒙古润田生...
盐碱地是盐地、碱地、盐化土地、碱化土地的总称,在土壤学中,也将其统称为盐渍土或盐碱土。盐碱地表现为含盐量或碱化度较高,土壤结构不良、易板结,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瘠,土壤保肥能力弱,影响作物生长,是一种性状较差、肥力较低的退化土壤。公众所说的盐碱地多指含有盐碱成分的土壤,即含盐量超过0.1%的土壤,包括盐碱耕地、盐碱林草地、盐碱未利用地等。一般而言,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1%时,普通作物品种的生长开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