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 SLE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097 秒)
探究血尿酸,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及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挑选2016。1月至2019。12月本院诊治的SLE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25),中度活动组(21),重度活动组(2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血尿酸,血清。
目前,我国约有6万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成人SLE相比,儿童SLE标准化死亡率是成人SLE的近6倍,且具有起病更急、病情更重、病程更迁徙、肾脏及神经系统受累更严重的特点。在11月5日至10日于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全球首个且唯一用于治疗儿童SLE的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倍力腾)与公众见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肾脏病学法文课件 SLE-LN教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课件 SLE
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护理学课件 风湿性疾病(类风湿、SLE)。
探讨IL-18(interleukin-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对照各19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IL-18基因10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下分析10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目前SLE的治疗主要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联用为主,近年来,细胞乃至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SLE的发病机制得到新的阐述,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通过调节T、B细胞治疗SLE的靶向药生物制剂。本文对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综合性的论述,为SLE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阶段性的参考。
Lupus erythematosus (LE)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The mortality rate and causes of death are different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present study is done to find out the causes of mortality in the syste...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RⅡ)196位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关系并构建野生和突变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以研究其功能差异。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6例SLE和119例健康人TNFRⅡ196位的基因型。扩增TNFRⅡ196M cDNA 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定点突变为TNFRⅡ196R,然后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1.40±14.23)岁]和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28.20±10.36)岁]的PBMCs,分为2组, 地塞米松(1 μmol/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 0 h、6 h、12 h、24 h 和 72 h 离...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血小板生成素(TPO)测定在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测定76例ITP患者、41例SLE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AECA和TPO水平。 结果: SLE组、ITP组患者血清AEC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患者血清AECA水平显著高于ITP组(P<0.01);I...
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表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按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单倍型对120例女性SLE病人分组,分析基因与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722T>C位点、-31...
该项研究以升阳益胃汤化裁,扶正祛邪,升清降浊固本,配以解毒搜剔通络活血的中药药物,既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又有利排除抗原抗体复合物。首先是药物研究筛选,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流程;将BXSB小鼠随机分为中药组、激素组、中药加激素及空白对照组;血清抗荷抗体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测定,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血清白介素6(IL-6)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