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毛色”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揭示棕色大熊猫毛色变异的遗传机制(图)
遗传机制 野生动物
2024/3/15
国宝大熊猫一向以标志性的黑白毛色为人们熟知。然而,秦岭野生大熊猫种群却出现了一种罕见的毛色突变体——棕白色大熊猫(以下称棕色大熊猫)。1985年,人们在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并救护了一只雌性棕色大熊猫“丹丹”。丹丹于2000年患病去世。2009年,雄性棕色大熊猫“七仔”在幼年时于佛坪保护区被发现,后被救护至陕西楼观台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并在圈养环境下正常生活。迄今为止,有实体或照片的棕色...
物种的形成机制是生物学领域最吸引人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大的难题之一,达尔文将其称为“谜中之谜”。20223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杂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杂交物种形成,是指两个物种通过杂交的方式融合,快速形成新物种和新表型的过程。虽然杂交被认为是植物、昆虫、鱼类以及鸟类中适应性辐射类群形成的重要机制,但是杂交物种形成过程及其分子机制,特别是在哺乳动物中鲜有报道。杂交物种形成在哺乳动物多...
科学家合作揭示水牛白毛色性状形成分子机制(图)
水牛 白毛色 分子生物学与进化
2020/12/2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利用多种组学方法,研究揭示了水牛白毛色性状的致因突变和分子调控机制,为我国白水牛特色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茶树叶斑病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菌的鉴定
tea diseases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phylogenetic analysis
2019/12/25
The tea leaf disease, which led to a large loss of production and decrease of quality, was found in the tea region in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m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sam...
旨在探究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SNP突变对山羊毛色的影响,为探索DCT基因调控山羊毛色变化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山羊为试验动物,对DCT基因启动子区进行CpG岛预测,设计引物对预测的2个CpG岛富集区域进行亚硫酸氢盐甲基化测序,使用甲基化水平分析软件BISMA统计甲基化位点,比较唐山奶山羊(白色)和南江黄羊(黑色品系)两种不同毛色山羊群体DC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差异。克隆DCT基...
马MC1R基因多态位点与毛色相关性分析
马 毛色 MC1R基因 多态位点
2019/1/15
旨在研究马MC1R基因多态位点与马毛色的关联性,为马的毛色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了10种不同毛色共132匹马的颈静脉血,提取基因组并应用PCR技术克隆MC1R基因编码序列,通过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分析,对马MC1R基因多态性与毛色进行关联分析,并预测了SNPs对其编码蛋白结构的影响。构建和分析了MC1R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马MC1R基因存在3个多态位点,其...
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学观察及MC1R基因功能验证
牦牛 皮肤组织形态 shRNA MC1R 毛色相关基因 黑色素合成
2018/7/26
旨在阐明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形态学特点及MC1R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可能分子机制。采集大通牦牛(黑褐色)和天祝白牦牛(白色)各6头的背部皮肤组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黑色素和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含量差异及分布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C1R在不同毛色牦牛皮肤中的表达差异。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shRNA MC1R干扰载体后,应用qRT-...
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学观察及MC1R基因功能验证
牦牛 皮肤组织形态, shRNA MC1R 毛色相关基因 黑色素合成
2019/1/15
旨在阐明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形态学特点及MC1R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可能分子机制。采集大通牦牛(黑褐色)和天祝白牦牛(白色)各6头的背部皮肤组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黑色素和成熟黑色素细胞的含量差异及分布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C1R在不同毛色牦牛皮肤中的表达差异。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shRNA MC1R干扰载体后,应用qRT-...
内皮素3对不同毛色绵羊黑色素细胞的影响
内皮素3(EDN3) 绵羊 毛色 黑色素细胞
2017/11/24
探索内皮素3(EDN3)对来源于不同毛色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作用机制及差异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不同毛色皮肤来源的黑色素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不同细胞在EDN3影响下的增殖率,分别提取两种细胞的总RNA和总蛋白,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DN3对两种细胞内EDNRB、NRas及TYR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研究组2017年3月10日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论文(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732a.html),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生化功能验证,揭示除了白虎毛色基因SLC45A2以外的另一毛色决定关键基因CORIN。这是该课题组于2013年在...
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
BPTF BRG 绵羊 毛色
2017/4/1
旨在研究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采集黑色和白色各3只绵羊的背部皮肤组织,用qRT-PCR检测不同毛色皮肤中BPTF和BRG1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分析,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BPTF和BRG1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结果表明,BPTF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基...
家猪毛色表型常作为易察觉的外型特征,在品种选育中起重要作用。六白(四蹄、头和尾尖白色)是一种家猪中常见的毛色类型,在不同的欧亚家猪品种中均有发现。前人的研究揭示欧洲家猪出现的六白毛色与MC1R基因的插入突变紧密相关,但对有着不同驯化起源的中国家猪来说,这一表型的形成机制至今并不清楚。在滇南小耳猪中,六白毛色占有很高比例,并且大量个体出现了不完全六白的特征,给该家猪品种的选育过程带来了困难。
黑色素细胞对于毛色和肤色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黑色素细胞由胚胎时期的神经嵴干细胞分化而来,在成熟黑色素细胞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酶催化反应最终生成黑色素,从而决定动物的毛色和肤色。黑色素的生成过程复杂,受到一些转录因子、激素、信号通路分子协同调控。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主要通过抑制转录后的翻译过程来调控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