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C4.5”相关记录118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程时锋课题组揭示大莎草C3-C4光合作用转换遗传基础(图)
遗传 植物 蛋白
2024/10/18
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更强的抗逆境适应能力。利用遗传工程手段,将C4代谢途径整合进C3作物,有望大幅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Hibberd et al., 2008),是新一轮农业绿色革命的突破口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 含烯烃的C4以上混合烃制取丙烯和芳烃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专利 烯烃 C4 丙烯 芳烃
2024/1/2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含烯烃的C4以上混合烃制取丙烯和芳烃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专利 烯烃 C4 混合烃 丙烯 芳烃
2024/1/29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利:甲醇和/或二甲醚与C4液化气相互转化制备对二甲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专利 甲醇 二甲醚 C4液化气 相互转化 对二甲苯 催化剂
2023/11/20
2023年10月23日,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鹏研究组题为“Regulatory NADH dehydrogenase-like complex optimizes C4 photosynthetic carbon flow and cellular redox in maiz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玉米维管束鞘细胞中NDH复合体...
水稻、小麦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进行C3光合作用,在高温、高光照和干旱条件下,光呼吸显著降低光合速率。为了降低光呼吸的影响,高等植物进化出C4和景天酸代谢(CAM)途径两种高效的碳浓缩机制。C4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约是C3植物的2倍,同时具有更高的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而CAM植物则往往是极其耐旱,且生长缓慢。少数C4植物能够在夜间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产生类似CAM途径的光合模式。马齿苋(Portulac...
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5%,但对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贡献仅为6.4%,对碳储量的贡献仅为8.9%。因此,传统观点认为干旱区生态系统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贡献有限。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干旱区草地和灌木等典型生态系统表现出弱或中度的碳汇能力,但碳源/汇格局在不同物种、气象和水文条件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植被建设,这一举措明显提升了生态系统碳...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解析C4解剖学结构形成机制(图)
解析C4 解剖学结构形成 基因
2023/6/15
2023年5月1日,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研究发现GRAS家族转录因子OsSHR1/2通过影响生长素分布来调控水稻小脉发生与分化的分子途径,为在C3水稻中有效组装C4解剖学结构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
2023年3月13日,国际综合性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全球和行星变化》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Expansion of C4 plants in South China and evolu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since 35 Ma: Black ca...
近日,青玲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病原学权威期刊PLoS Pathogens发表题为“Geminivirus C4 proteins inhibit GA signaling via prevention of NbGAI degradation, to promote viral infection and symptom development in N. benthamiana”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
近日,《植物学报》2021年第二期“主编评述”专栏刊发《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的论文,回顾总结2020年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简要介绍了30项代表性成果的重要进展。山西农业大学杂粮分子育种团队迷你谷子“小米”C4模式系统成果入选。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参加C4天梯赛获陕西赛区团队铜奖(图)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C4天梯赛 陕西赛区 团队铜奖
2022/12/6
2021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团队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唐纳德丹佛斯植物科学中心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揭示了植物非特异性磷脂酶C4的定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