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法学 社会学 人口学 民族学 劳动科学 北京人口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法学 庸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42 秒)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
刘庸(1971—),河南正阳人,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的突变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的80余年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从民族人口的视角出发,收集和整理1953~2010年期间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级资料,运用Arc GIS、Geo Data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胡焕庸线"两侧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少数民族人口在传统分布区形成多...
中国成立65年来,以省界相连的准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变动可以分为两大时期4个阶段。从总体看,该线两侧人口占比呈西北部上升、东南部下降,变动幅度下降、两侧占比趋稳的态势。工业化、非农化、城镇化是两侧人口分布变动的基本推动力,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差异是两侧人口分布变动的重要因素。社会政策会导致两侧人口分布的短期波动。两侧主要发展指标差距的定量分析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缩小两侧发展差距已经起到了实际作用。缩...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基线。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胡焕庸线”两侧,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人口迁移和分布变动的分析比较,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基本稳定,但人口非均衡分布变化呈现新特点: (l)人口迁移的主流向,按东、中、西部区分,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趋势,而按“胡焕庸线”两侧东、西半壁区分,却表现为“涓涓细水向西流”。(...
人口迁移在三大人口变动中最活跃,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然而,文章通过对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分布、迁移强度分布、人口迁移流分布的考察,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分布具有明显的顽健性。胡焕庸线历时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频繁的人口迁移仍未能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影响其稳定性。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固定不变的第一自然;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第一自然的决定作用密...
1935年,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论文《论中国人口之分布》,绘制了中国人口分布图,并画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界线––––瑷珲-腾冲线,这条北东-南西向的直线将中国切分为两大板块:人口密集的东南部和人口稀疏的西北部。这条线自诞生以来便被广为接受,这条界线是如此的明确、如此的简洁、如此的稳定,不仅成为中国人口地理格局的重要基线,而且深刻影响着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空间格局的界定和认知。
庸官懒政或行政不作为是近年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法学、政治学界讨论的热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务员通过劳动或服务完成政府分配的工作任务,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从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可知,惩罚力度过小和奖惩激励不明确是导致庸官懒政的两大原因。工作竞争博弈模型则表明,存在公务员工资奖励制度的最优性,它将为有效解决庸官懒政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有别于庸官懒政或行政不...
人口地理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ArcGIS为工具,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中国2000年之人口分布,并在GIS支持下,直观显示了中国2000年人口密度图。研究表明,中国2000年人口分布仍保持东密西疏,东南部人口密中有疏,西北部人口疏中有密的空间格局;人口密度在100人/km2以上的地区占全国人口的91.19%,占国土面积的32.24%;人...
昨见某网友谈电视剧《天龙八部》,很惊讶她居然会去看名著改编的国产影视片。这道理是明摆着的:小说的魅力离不开读者的想像。换言之,它的创作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金庸写的那种“成年人的童话”尤其如此。例如段呆子因为习得“悲鸣神功”,莫名其妙地把人家苦苦修练一世的内力吸来;又如无涯子老先生飞起来使个千斤坠,死死地把头顶压在虚竹小和尚头上,硬把一身内力强行灌注给他。这些情节在读者脑海中自然会栩栩如生地展现...
国人的审美习惯。当然,他在塑造人物形像时学习的西方的技巧,创造出了一系列远比旧小说那些漫画像复杂的人物群像,顶峰就是《鹿鼎记》上的韦小宝。然而和中国雅文学一样,他的俗文学也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拓。那些至情至性的情圣们最能打动女性,然而却很少有人想到那不过是一群雷锋式的理想人物。不管在道德上还是在感情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没有圣人。真实生活里的仪琳无论怎样痴情,身上一定仍有某种残存的‘妓性’。而令狐冲...
老刀在“老刀论坛”(http//:bbs.lbdao.com)撰文就崔卫平《莫对周星驰存偏见》一文指出,崔教授在对事件本身和徐友渔先生写作意图不甚了解的情况下首先把刘翔、周星驰和金庸和“有些‘名人’”区别开来,批评了徐友渔把“汗水和草根出身”的运动员、明星与“大款们”和“大官们”混为一谈、相提并论。在这里,崔教授至少犯了以下两点错误: 一是作者对大官、大款们显然存有严重偏见...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蒙古人生性质朴,敬重英雄好汉”的理想品质,但是,这些蒙古想像并不出自金庸对于蒙古文化以及蒙古生活的现实了解。金庸的蒙古想像更多地是出于郭靖的英雄形象塑造之需要。因为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所以需要有各种陪衬形象来完成这一塑造,于是,有了各种对照人物的出现。同样,因为需要塑造英雄,所以需要有适合英雄品质生长的土壤。金庸选择了蒙古作为英雄生成的土壤,自然也就只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