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有机化学 DNA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79 秒)
DNA的从头合成是合成生物技术的基础平台之一。但是,由于大规模DNA合成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产生错误,DNA纠错环节的效率和经济性已经成为限制DNA合成质量、通量与成本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此瓶颈,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研发出高耐久低成本的DNA合成纠错系统,大幅度提高了DNA纠错环节的效率和经济性。该工作发表于ACS Synthetic Biology。
以5,6-二甲基-2,3-吡嗪二甲酰胺和芹菜素为混合配体,与醋酸铜以溶剂热法合成吡嗪二甲酰胺桥联芹菜素铜配合物;该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进行表征。 采用酶切实验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该铜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活性;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不加入任何还原剂时,当质量浓度为0.0592 g/L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 322DNA表现出显著的DNA切割活性...
最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应邀撰写了综述性论文Cationic Conjugated Polymers for Optical Detection of DNA Methylation, Lesions,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化学研究评述》(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通过实验探索了将既不溶于水又不能生成可溶性盐的一些含氮稠环化合物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水溶液中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途径.溶解实验证明了DMSO及其水溶液对此类化合物极强的溶解性能,DMSO与小牛胸腺作用的紫外光谱(298 K)、圆二色谱(298 K)、~(31)P核磁谱(323 K)和摩尔焓变(298 K)数据均表明:在pH=7.0的水溶液中,当DMSO浓度小于0.15 mol·L~(-1)...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 从鱼藤中分离鉴定出了2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即羟基鱼藤素(1)和鱼藤酮(2). 用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羟基鱼藤素(1)与鱼藤酮(2)为鱼藤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对人大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
为了得到具有核酸切割功能的人工核酸酶, 设计合成了5种环三聚磷腈多齿配体, 并初步检测了其对DNA的切割活性.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由IR, 1H NMR, 31P NMR, 13C NMR和ESI-MS确认. 在生理条件下对pUC19 DNA切割活性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在化合物5a~5e的Cu(Ⅱ)配合物存在下, 保温24 h后, pUC19 DNA由Form Ⅰ断裂为Form Ⅱ, 即合成目标化...
研究了金纳米粒子与单链DNA在不同pH值时的相互作用以及金纳米粒子与不同碱基序列单链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在pH为12.6的强碱性条件下, 单链DNA能使金纳米粒子稳定分散在溶液中; 在pH为1.4的强酸性条件下, 单链DNA能保护金纳米粒子不发生融合, 而只发生团聚, 且团聚现象具有可逆性. 不同寡核苷酸对金纳米粒子的亲和力按poly dA>poly dC>poly dT的顺序依次减弱...
缬氨酸Schiff碱金属铜配合物(PBP-L-Val-Cu)是新合成的一类非酶类切割工具, 合成了4种类型样品分别为L-CH3 Cu, D-CH3 Cu, L-Ph Cu和D-Ph Cu. 以质粒DNA(pUC18)为材料,分别对这4种类型化合物进行核酸切割效率的研究, 得出适合的反应体系后,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反应不同时间后核酸切割产物进行检测, 最终分别得到每种化合物将超螺旋型DNA切割成为...
利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一系列双β-咔啉化合物与DNA的非共价结合. 发现化合物1—5与5种不同序列的12-mer双链DNA均有明显的非共价结合, 并且有两个β-咔啉环之间连接碳链的长度对此类化合物与双链DNA的非共价结合活性有明显影响. 同时对此类化合物对于DNA非共价结合的序列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另外还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双β-咔啉化合物2和4与4种单核苷酸的非共价结合.
为得到具有核酸切割功能的人工核酸酶,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多聚酰胺/丝组缀合物, 并研究了其DNA切割活性.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在pH=6.0的BR缓冲溶液中对pBR322 DNA切割活性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于37 ℃保温6 h后, pBR322 DNA基本上被完全从Form Ⅰ切割为Form Ⅱ, 保温36 h后, pBR322 DNA几乎被切割完全.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线形大环聚合多胺 (POGEC), 该聚合物可通过1,3-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和1,7-二 (二乙氧磷酰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反应得到.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子扫描光谱 (SEM)显示POGEC与DNA有很强的结合能力. 当生理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加入到已经形成的POGEC/DNA复合物中, DNA可被有效释放. 通过荧光光谱测量了POGEC与DNA的结合能力及紧缩能力...
报道了瓜环准轮烷分子晶体结构及DNA的切割.
以Fmoc手工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以多聚赖氨酸为骨架, 表面结合丝组二肽的四分支和二分支树状多肽, 以高效液相色谱提纯, 电喷雾电离质谱表征, 并通过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其对λDNA的切割活性.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Ⅲ) [Co(PhTPY)(H2Bzimpy)]3+(A)和钌(Ⅱ) [Ru(PhTPY)(Bzimpy)](B)混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和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 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 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的. ...
摘要 1,5-萘二酚经Pechmann缩合,烯丙基醚化,Claisen重排,乙酰化,溴加成,闭环六步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呋喃香豆素类似物,2H-4,8-二甲基呋喃并[2',3':5,6]萘并[1,2-b]吡喃-2-酮(6)。所得2~6的5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IR,元素分析确证,测试了化合物6的紫外及荧光光谱。在DMSO-Tris HCl体系中,用荧光淬灭技术考察了6和7的D...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