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电成像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电成像技术相关记录1329条 . 查询时间(5.262 秒)
在活细胞中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RNA等进行时空定位和追踪,对于理解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揭示其机制至关重要。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开发显著提高了活细胞内功能性蛋白成像的适用性。目前,荧光点亮RNA适配体 (FLAP) 已作为荧光蛋白的对应物应用于细胞中功能RNA的成像。FLAP通常是利用体外进化筛选技术得到的一段RNA序列,其结合配体后能显著增强配体的荧光。由于其高亮度、更好的可编程性和较小的尺寸,...
三维交联的亲水性聚合物网络构成的荧光水凝胶(FPHs)材料在发光传感、检测以及信息加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得到迅速发展。2024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不含传统大π共轭结构的发光系统,基于簇集诱导发光效应(CTE)的一类新兴的、非常规的发光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传统荧光材料不同,其发光来源不是通过大π共轭结构的发色团,而是通过富含π电子或孤对电子基团(如羟基、酯类、羰基、酰胺等)的相互聚集而形成的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国庆教授团队在分子手性和室温磷光(RTP)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构建发色团-手性中心的双模块结构,实现高效、快速、广谱、便捷的天然氨基酸手性的裸眼识别,并通过制备方法,分子结构调控等方式实现了识别效果的进一步优化。该发现不仅证实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Chiral-Selectiv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
重庆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团队设计了基于同轴高速成像系统监控整个成形过程,可有效识别关键工艺现象,为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相关工作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Computers in Industry》、《Materials & Design》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幸俊课题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无畏课题组等合作,发展了一种工作波长大于1500 nm的近红外发光纳米温度探针,并结合光传播模型计算成像技术,在活体小鼠脑血管中实现百微米级温度成像。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课题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矢量光场调控原理的动量空间偏振滤波器件。将该滤波器件安装于传统无标记光学显微镜的出射端,它可以对出射光场的背景噪声进行高效抑制,进而采集到单个纳米尺度物体的高对比度、高信噪比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omentum-space-polarization filters enable...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王瑜副教授、陆延青教授团队以具有优异环境友好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蚕丝蛋白为基质材料,发展了水蒸气诱导的多策略纳米压印技术以及多模态三维变形技术,进而构建了大尺度、可擦写、可重复编程、多功能的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平台展现了2D/3D信息编码、多通道成像、以及多模式信息复用的能力,在多维度显示、多阶段加密、多层不可克隆防伪、以及3D高安全加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式带电粒子二维成像探测器包括:微通道板单元、荧光屏、固定组装架以及密封视窗法兰单元;所述视窗法兰单元包括一视窗法兰,于法兰体轴向上的法兰孔处设有透视窗口,其为法兰视窗,于法兰体上设有贯穿法兰体的高压电极的接头;于视窗法兰单元内、法兰视窗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组装架,荧光屏和微通道板单元通过固定组装架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法兰视窗的上方,法兰视窗、荧光屏和微通道板单元间留有空隙;荧光屏和微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专利:一种SICM的相位调制成像模式扫描装置和方法
苏丽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近年来在光学遥感探测技术及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中国科学院鸿鹄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潘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面向航空航天、医工交叉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一直从事生物细胞动态定量显微成像、无标记高通量流式细胞检测、非接触高精度表面微振动探测、高精度快速表面缺陷检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袁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长期从事光学遥感探测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环境与灾害检测小卫星遥感探测载荷的研制与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针对在光谱成像技术、光场成像技术的开展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点和面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973”计划项目等研究工作,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
张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山西省朔州市人,2007年于北京理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博士毕业,同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博士后,2009年留校任教。2012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出国访学;2017年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物理系出国访学。面向航空航天、对地遥感、工业检测等领域,一直从事智能光电成像探测和光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刘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面向信息显示与光电成像技术领域,一直从事液体光子器件与成像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6项,合著专著1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2件,发表SCI论文62篇,是国际学术期刊《Crystals》《Biomimetics》专刊的Guest Editor。2016年于四川大学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太原理工大学任教。20...
郑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12年本科毕业于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工程专业,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2018-2020年于北航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自攻读博士起,面向国防领域重大需求,持续开展高精度光电探测技术研究,研究成果成功用于某国家战略防御重大项目,并支撑了多型武器型号的批量装备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