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芦相关记录46条 . 查询时间(0.086 秒)
2023年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代谢组和群体基因组学,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2024年12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鉴定到催化苦荞芦丁水解的关键酶FtGH1,并解析了该糖基水解酶参与苦荞芦丁水解的调控机制,为苦荞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3年12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鉴定到催化苦荞芦丁水解的关键酶FtGH1,并解析了该糖基水解酶参与苦荞芦丁水解的调控机制,为苦荞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目标功能,研究不同经营目标对林场的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有助于完善森林的精准经营理论,体现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湖南省芦头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地期望价值法、杉木生长模型及木材价格数据,分别以理想核算模式与年核算模式两种碳汇效益核算模式,估算单一木材经营目标、碳汇与木材复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2023年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代谢组和群体基因组学,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荞麦属植物起源于我国,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富含芦丁等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荞麦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丛生草本,秆高2-3米,直立粗壮,具白色髓部,不分枝。叶鞘无毛,叶舌质硬;叶片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具柄。圆锥花序大型,柔软,长达50厘米,分枝多,斜向上升;小穗长1.5-1.8毫米,小穗柄长约2毫米,具关节;颖片长为小穗的1/4;第一花仅具外稃,约等长于小穗;第二外稃卵形,厚纸质,顶端具小尖头;内稃膜质,较短小。颖果长圆形,长约0.5毫米。一年有两次花果期,春夏或秋季。
芦海平,特聘研究员。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核农所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导师舒庆尧教授。2016年9月至2021年5月先后在浙江大学农学院作物所和昆虫所进行博士后工作研究,导师娄永根教授。在博士及博士后阶段,基础研究主要围绕小分子化合物5羟色胺(Serotonin)开展,包括5羟色胺介导的水稻与褐飞虱之间的互作以及ABA - 5羟色胺 - 栓质三者之间的调控模块。技术研究主要...
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优势,为郊区产业服务精耕细作,2021年6月19日,由中共崇明区城桥镇委员会、城桥镇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聚训杯”五人制足球暨芦穄文化节开幕式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崇明区农委共建的崇明区甜芦粟产业研究所挂牌成立,为进一步在甜芦粟种源和产品开发上继续进行深度合作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及瘤胃发酵的影响,将36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湖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占1/2)。在3组湖羊所喂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试验Ⅰ组,作为对照组)、50(试验Ⅱ组)和100 mg/kg BW(试验Ⅲ组)的芦丁。试验期为70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正试期第1~14天,试验Ⅰ组湖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清凝胶特性的影响。选择66周龄的健康罗曼粉壳蛋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100、200、400 mg/kg芦丁。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采食量以及料蛋比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第2周、...
芦思佳,女,博士,副教授。2008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7年6月进入广州大学,任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科研:从事大豆光周期分子机制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与国...
李芦江,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1)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2)玉米抗病育种。近5年科研情况:(1)2017年广西审定新品种“农华606”(排名第2);(2)2017年四川省审定新品种“金荣1号”(排名第3)。
本试验旨在研究芦丁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5.10±0.17)g的草鱼幼鱼135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饲喂芦丁有效含量为0(对照)、97.4(低剂量)、388.4 mg/kg(高剂量)的3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芦丁可以降低草鱼的肝体比(HSI),提高肠体比(IS...
芦春莲,女,1969年生,教授,农学硕士,硕导。1993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推广工作。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部。所授课程: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研究方向:动物营养调控、饲料加工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畜产品品质营养调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