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塬相关记录59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近日,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盛花期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紫斑牡丹种群。这片野生紫斑牡丹有30多个植株,生长在大约150平方米范围内,最大高度达到1.8米左右,自然更新良好,形成一个天然小群落。
陇东旱塬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综合试验站由农业农村部2016年7月批复建设,2019年4月建设完成。综合试验站包含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兰州)展示中心、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庆阳市镇原县上肖乡梧桐村)主站、平凉市农科院(泾川县高平试验站)分站、庆阳市农科院(宁县和盛试验站)分站、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西峰试验站)分站。
近日,由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陇东旱塬草畜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应用”区域协同创新项目观摩会在平凉、庆阳举行。甘肃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建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玉林、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宗瑞谦,以及省林草局、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平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现场观摩。
【目的】研究氮肥种类、施氮量、施肥方式及施肥位置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应,为黄土塬区雨养春玉米氮肥减量和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中南部陕西长武县进行,共设两个试验。1) 肥料效应试验 (2017—2018),供试作物为春玉米 (品种为‘先玉335’),一年一熟制,耕作方式为平作半膜覆盖。设8个处理:不施氮 (N0);常规施氮 (N225,...
【目的】明确陇东旱塬长期施肥黑垆土上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水肥效应与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不同降水年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位于甘肃平凉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始于1979年,试验设6个处理:不施肥 (CK)、单施化学氮肥 (N)、氮磷化肥配施 (NP)、氮磷化肥配施秸秆 (SNP)、单施有机肥 (M) 和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 (MNP)。调查了试验38年玉米和小麦产量,依据降水...
为了解苹果复合种植即果 -蔬[MB]、果 -草[MH]、果 -荒[MW]、果 -粮[MZ]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拣法和改良干、湿生漏斗法,对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 4种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4种模式下共分离得到土壤动物 57.33百只/m 2,隶属4门11纲23目42个类群。4种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水平分...
【目的】 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不同施肥覆盖措施对冬小麦地0—40 cm土壤剖面物理性质的影响,可为保持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状,探求适合渭北旱塬可持续的田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设在渭北旱塬1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选取NP (N 150 kg/hm2 + P 75 kg/hm2)、NPK (NP + K 30 kg/hm2)、NPB (NP + biochar 14.0 t/hm2)、NPF...
【目的】研究黄土区旱作农田不同施肥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与硝态氮淋溶的影响,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为选取适宜于该区可持续生产的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渭北旱塬定位试验中不施肥对照、施氮磷化肥、氮磷化肥配施钾肥、氮磷化肥配施生物炭、氮磷化肥与休闲期地膜全覆盖、氮磷化肥与生育期地膜全覆盖和氮磷化肥与全年地膜全覆盖共7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连续耕作冬小麦15年后收获期剖面硝态氮累...
[目的]调查渭北旱塬区农户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析评价农户产量水平及基于产量的玉米施肥状况,为指导该区域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2016年在渭北旱塬区东部的澄城、合阳、韩城、黄龙、蒲城等5个县(市),实地入户调查680户农户玉米施肥量与产量。[结果]1)农户玉米产量4年平均值为6000 kg/hm2,产量水平属于很低(< 4200 kg/hm2)、偏低(4200~590...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施肥等措施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为保持土壤适度生产力,选择适合黄土塬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增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设在渭北旱塬的多年田间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空白对照、施氮磷肥、施氮磷钾肥、氮磷肥加生物炭、氮磷肥加生育期地膜半覆盖和氮磷肥加夏闲期地膜半覆盖共6个处理,所有处理均在冬小麦收获后和播种前进行翻耕。分析了不同处理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
[目的]研究渭北旱区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对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规律,以实现作物稳产、平衡土壤氮素携出、避免过多氮肥残留累积为目标,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渭北旱区冬小麦稳产增效的最佳氮素投入量。[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降水量为710.1 mm,高于年均降水量23.1%,属于丰水年;2012年7月—2013年6月降水量为391.4 mm,低于年均降水量32.2%,属于欠水...
通过黄土塬区播前底墒变化和生育期差别供水(降水+补充灌溉)对冬小麦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揭示该区域农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明确现有措施下冬小麦旱作生产潜力可实现水平。【方法】划设田间试验小区,在夏闲期通过覆盖保水与生物耗水措施形成底墒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如下试验:(1)由不同底墒+生育期降水形成4个冬小麦全生育期无补灌处理,以分析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变化...
探讨耕作方式与施肥措施对陇东黄土旱塬黑垆土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甘肃省镇原县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为主处理,CK、N、P、M、NP、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措施条件下的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特性及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结...
[目的] 利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长周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渭北旱塬苹果园产量和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1965—2009年期间洛川苹果园在6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下苹果产量、0—15 m土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含量的响应动态。在施肥总量均为N 360 kg/hm2、P2O5 18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6种猪粪和氮磷化肥投入比例:M0(单施化肥)、M1...
[目的] 研究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对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为选择适合黄土高原沟壑区最佳耕作、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田间定位试验设置12个处理,分别为传统耕作、传统耕作+膜上种植、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膜侧种植、传统耕作+全膜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隔年耕作、免耕、免耕+地膜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生草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