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病毒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病毒学 筛选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222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抗病毒RNA沉默相关转录因子筛选方法及应用,以植物矮牵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和VIGS相结合的技术,首先构建TRV病毒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据库,从中选择极显著差异表达转录因子作为候选基因;分别构建至TRV?GFP?PhPDS载体,利用双报告基因分别监测病毒积累与RNA沉默过程;接种矮牵牛后,以绿色荧光和光漂白表型作为筛选依据,在上调表达转录因子中,导致绿色荧光增强、光漂...
【目的】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 CCYV)是近年来发生的、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半持久性传播的一种植物病毒,给瓜类作物带来严重经济损失。PCR扩增是检测该病毒的常用技术,但目前已报道引物对靶标生物的检测存在扩增结果不稳定、重复性不够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多对引物并优化PCR条件获得适合于稳定检测的引物及扩增体系。【方法...
本研究针对加工番茄叶霉病菌进行了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并对14份加工番茄品种抗叶霉病进行了评价,目的是筛选出对加工番茄叶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药剂和抗病品种。结果表明:30%烯酰·咪鲜胺SC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06 mg/mL。防效试验中,5种药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22.5%异菌脲SC、56.7%氢氧化铜WG、47%春雷王铜WP和30%烯酰·咪鲜胺SC对叶霉病的防效均在60%...
从番茄青枯病发病严重田块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高效拮抗菌株, 命名为W12和W118, 经16S rDNA基因鉴定均属芽胞杆菌属; 用PCR扩增的方法扩增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 结果表明W12和W118含有合成bacillomycin、iturin和fengycin三种抗生素的基因; 将2株拮抗菌用于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混合菌株防控效果最好, 3次灌菌后防控效果达到62.3%, 单独...
为评估新培育番茄栽培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水平,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以金棚1 号和金曼为感病对照,采用带毒烟粉虱自然传毒方式,对各品种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等参数进行比较,结合PCR 及ELISA 对TYLCV 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了18 个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T...
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烟草青枯病是我国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从云南和贵州烟草青枯病重病区采集600份健康烟草根基土壤,并从中筛选出1株对R. solanacearum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SH7,该菌株在室内平板抑菌试验中,对R. solanacearum抑菌带宽可达132 mm。预先用SH7无菌发酵液保护烟株根部,对R...
[ 目的] 筛选出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菌( Ustilaginoidea virens) 的杀菌剂。[ 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 分别测定烯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杀菌剂对稻曲病病菌的毒力, 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毒力回归方程。[ 结果] 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 Y = 0 .331 4X+ 5 .946 5( R2 =0 .941 8) , 计算得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EC50 = 0...
100 mg/ L) 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根腐灵、速补、敌克松即使高浓度下对病菌仍无抑制作用。
对银杏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了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工作,利用酒精消毒法在银杏的干、枝、叶不同组织部位中分离到29株内 生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其中的18株具有抑菌活性,B1、B6的抑菌能力最强;对2菌株的培养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它们均属于青霉属。
从多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30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含菌平板培养筛选出F015,F023,F046等近20株对冰核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力,室内测定对冰核细菌病原物抑菌圈达0.8~3.0 cm. 挑选出F015,F023,F046进一步进行室内抗菌机理、菌株鉴定和室外田间小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其代谢产...
利用诱捕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8株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采用对峙法从中测定、筛选出一株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具有极强拮抗作用的菌株(Tv-1),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Tv-1菌株的生防机制主要为生长竞争、重寄生作用以及产生生物活性类物质使病菌菌丝消解的直接抗菌作用,表现为Tv-1菌株菌丝生长迅速;能附着、缠绕于病菌菌丝上,并产生...
大麦黄花叶病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是冬大麦上一种研究和防治难度较大的土壤传播病毒病,在中国、日本、韩国和西北欧造成严重的危害。禾谷多粘菌具有厚壁休眠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许多年,且寄主范围广,分布非常普遍,虽然其本身对作物并不造成明显的危害,但其传播的病毒,认为全部携带于其休眠孢子体内,所以,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一旦经病毒感染,就无期限地带毒,并随着病土扩散,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所造成的危害也不断加重...
大豆灰斑病是该省大豆生产间歇性流行的病害。近年来虽育成和推广一些抗病品种用在病害发生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害的危害,但是,这些品种多是垂直抗性品种,抗性谱窄,随着病原菌群体的变化,这些品种的抗性在不断丧失,因此,研究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及时发现新小种和主要小种的出现频率,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有针对性的(针对性主要小种和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进行抗病育种;新抗病资源筛选主要是筛选新的广谱抗病资源...
主要包括:1、测定了世界范围内20个病毒分离物基因组3’端核苷酸序列病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外壳蛋白基因同源性低于69.7%,提出这是2种不同病毒,进而明确这2种不同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及其危害。明确德国黑麦分离物也为(CWMV)。实验证明WYMV和WSSMV血清学密切相关,风轮状内含体和膜状体是这2种病毒的细胞病理学特征。2、根据核苷酸序列...
植物病毒病害的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难题,因此筛选研制植物源抑病毒剂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有望控制病毒危害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确定的“植病毒1号”药剂,可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的病毒病害的防治。市场要求量大,应用推广前途广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