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筛选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096 秒)
为有效防控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的发生危害,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11个县(市)定点系统调查稻秆潜蝇的寄主、田间发育进度、发生世代数及产卵选择性,并进行3种常用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秆潜蝇的夏寄主有水稻、游草和稗,越冬寄主有看麦娘和冬小麦。在湖南省1年发生5代,即早稻上发生完整的第1代,中稻上完成第2、3代,晚稻上完成第4代,在看麦娘上完成第5代(越冬代)。不...
为有效防控黄瓜绵腐病,本研究对自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黄瓜绵腐病病样进行分离,基于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甲霜灵、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吗啉4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武阳镇和八一乡采集的病样经分离、纯化培养后分别获得12株和10株菌株;自武阳镇分离的病原菌的藏卵...
为有效防控太子参根腐病,本研究于2017年3月-2019年6月自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太子参主产区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测定平板抑制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6种杀菌剂对太子参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太子参根腐病典型症状为苗期和生长期植株萎蔫、根部和茎基部褐变;块根表皮呈现开裂、组织褐变和...
为了明确恶性杂草野燕麦的萌发特性和化学防除技术, 采用培养皿与盆栽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温度、光照、水势、盐胁迫、pH、土层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评价麦田常用除草剂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 野燕麦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15~20℃。对光周期不敏感, 全黑、全光照条件下均可正常萌发。当水势为-0.2~0 MPa时, 发芽率可达80%左右, 当水势降低至-0.8 MPa时, 不能萌发。覆盖2~15 c...
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引起贵州黄平县和六枝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 并以菌丝生长法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以及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了室内药效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贵州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 Ascochyta versabilis, 该病原菌为太子参病害新记录; 5种杀菌剂除75%百菌清可湿性...
立枯病和白绢病是白术生产种植中的两种主要土传病害,在苗期和生长期都有发生,危害严重。本研究从浙江省磐安县采集具有典型病症的白术植株,对病原进行了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综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白术上的病害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立枯病和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白绢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
利用平板对峙试验从170株Bt菌株中筛选获得12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对其中4株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抗病相关基因分析,发现菌株中都含有几丁质酶基因,测定4AP1菌株发酵液的几丁质酶活力为672.4 U/mL。通过对4AP1菌株pH和温度敏感性的研究发现,4AP1菌株最高可耐受55℃高温及pH 12缓冲液的处理,抑菌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该菌株抑...
采用比浊法测定了10种药剂对生姜青枯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乳酸环丙沙星、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的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1.75、1.81和2.21 μg/L; 而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头孢曲松钠、中生菌素次之,EC50分别为11.17、11.23、19.23和24.20 μg/L; 姜瘟净、硫酸多黏菌素B和大蒜油的EC50最高,分别为549.61,1 223.22和2 064.33 μg/L。通...
为了筛选出防治降香黄檀炭疽病的环境友好型药剂,本文测定了10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并从中筛选出毒力较强的药剂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丙环唑EC,60%唑醚·代森联WG和40%氟硅唑EC对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的毒力较强,其EC50分别为0.12,0.15和1.12 mg/L。其他供试药剂的EC50分别为:75%百菌清WP 231.42 mg/L,10%苯醚甲环唑WG 3.60 mg/L,80...
为了筛选拌种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药剂,并明确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培养皿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比较了9种不同类型杀虫剂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保苗效果。结果表明,60%溴氰虫酰胺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拌种处理效果较好,保苗效果分别达到90.02%和70.07%,可将死苗率控制在10%以内,被害指数控制在20%以内,且对玉米出苗安全。因此,60%溴氰虫酰胺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
2012-2015年,在海南省辣椒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叶斑病,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致病性测定、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选用8种杀菌剂通过平板对峙法对该病原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中6种药剂对该病原有抑菌效果,效果最好的为72...
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伊维菌素、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加工成5%伊维菌素·丁氟螨酯水乳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伊维菌素∶丁氟螨酯=1∶1时,共毒系数(CTC)高达265.66。伊维菌素·丁氟螨酯配比的数学模型为Y=-1.3787X2+79.264X-881.41,R2=0.9154,理论最佳配比为1∶1,CTC=257.77。田间防效显示...
采用平板对峙法, 从安徽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 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gyrB 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 测定抑菌谱, 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拮抗菌株WH1G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91.79%, 经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可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不产生...
本试验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枸杞炭疽病菌对19种药剂的敏感性以及各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筛选出的10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 3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WG 2 000倍液、450 g/L咪鲜胺EW 1 200倍液、40%氟硅唑EC 6 000倍液对枸杞炭疽病7 d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均在70%以上。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 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 最低,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