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地质学 大陆相关记录307条 . 查询时间(0.425 秒)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实验室研究员赵太平和博士孙乾迎对华北南部王屋山、嵩山和鲁山地区古元古界沉积建造,以及相关的基性岩浆岩开展了研究工作。研究发现,王屋山地区古元古界银鱼沟群和嵩山地区嵩山群沉积时代分别为~2.43-2.30 Ga和~2.37-2.30 Ga,属古元古代早期沉积地层。从地层对比来看(图1),在地层层位、岩石组合、沉积建造特征、变质变形特征、形成时代以及沉积物源等...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所有太阳系行星中唯一具有大陆地壳的行星,因此,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大陆地壳在元素组成特征上与现今岛弧岩浆岩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一般认为大陆地壳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弧环境。此外,大陆地壳以广泛发育花岗质岩石而显著区别于大洋地壳,因此确定俯冲带花岗岩的成因是揭示大陆地壳成因的关键。俯冲带主要由俯冲板片、地幔楔和上覆地壳三个地质单元...
风暴层是由低纬度的台风或飓风或中高纬度的暴风雪导致的特殊沉积。腕足壳风暴层是一种常见的风暴沉积产物,常形成于低纬度地区。通过晚奥陶世腕足壳埋藏方式、分布及其与现代飓风分布的对比研究发现,原位保存的腕足壳体分布在无飓风带(南北纬10°之间),而混乱埋葬的腕足壳层分布在飓风带(南北纬10°-30°之间),飓风带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极地发育冰川导致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存在温度差所致。目前,普遍认为华南板块在石...
南阿尔金吐拉地区所出露的变质泥质岩和变质基性岩普遍经历了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其中变泥质岩以出现石榴子石+夕线石+长石+黑云母+石英为特征,而基性麻粒岩则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英为特征,具有典型中压相系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矿物组合,即显示“巴罗式”变质作用特征。野外宏观特征显示这套变泥质岩普遍经历了原地深熔作用,并局部发生混合岩化作用。岩相学观察结果显示泥质片麻岩保留了关键的深熔...
2016年10月7日-8日,由同济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新元古代古大陆重建与原型盆地分布预测研究(编号:2016YFC0601000)”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会议室召开,标志着该重点专项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该项目专家组成员汪品先院士、翟明国院士、金之钧院士、赵文智院士、杨树锋院士、柴育成研究员、赵国春教授、耿建华教授、杨风丽教授等9位专家,中国2...
2016年8月15日,从科发人函字〔2016〕52号《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公布2012年度创新交叉团队终期评估结果的通知》中获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增生成矿作用创新交叉合作团队终期评估结果为优秀。
在编制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主要变质带的演化以及各变质带与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华北和华南克拉通都有古太古代到中太古代的变质年代记录,但是由于后期改造其变质作用的特点及与区域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难以追索。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的变质作用在华北克拉通表现最明显,这期变质作用紧随大规模的TTG岩浆作用,普遍具有逆时针的P-T演化轨迹,反映了地幔柱主导的岩浆...
经过多年研究,中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印度次大陆和亚洲大陆碰撞后,生物类群在两个板块之间扩散的过程与规律:两板块间物种的交流从始新世(约距今5300万年至距今3650万年)开始,在距今1500万年物种交流频次达到峰值,自距今1400万年后物种交流开始减弱。
通常认为,大陆溢流玄武岩(CFB)、裂谷玄武岩(CRB)、板内玄武岩(WPB)均产于板内构造环境,其地球化学特征与OIB类似,源于富集的下地幔,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本文利用GEOROC数据库对全球CFB、CRB和WPB数据进行挖掘,发现上述三类玄武岩判别图投图几乎落入了全部的构造环境域,有些甚至主要落入MORB和IAB区,而不是落入WPB区。结果表明原先的玄武岩判别图的判别功能值得商榷,尤其对大陆...
昆虫的社会行为(广义)是指昆虫集群生活,并出现了较复杂的分工协作关系,其中育幼行为(照顾后代的行为)是社会性起源的基础。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中生代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昆虫社会行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葬甲和介壳虫的育幼行为研究等。近期,该团队在蚂蚁早期演化及其社会化起源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16年5月27日在线发表于《细胞》(Cell)出版集团的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最早组建于1993 年,该研究团队在中国率先提出了“大陆动力学”研究计划,提出了以“大陆动力学”为龙头,“超高压变质带”和“青藏高原”为两个拳头的研究战略。1997年,成立了以该研究群体为核心的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年来,该研究团队紧紧围绕实施“大陆动力学”的战略计划,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团队,并于2011年10月13日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组...
为了深入探讨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沿走向的转换及其动力学特征,同时更好的理解俯冲碰撞带的流体熔体活动 及其效应,我们建立了一系列三维空间的大尺度、高分辨率的动力学数值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在板块会聚过程中,流体熔体 活动可以降低周围岩石的流变强度及两个板块之间的耦合作用,并能够促进大陆碰撞带俯冲板块的断离。同时,俯冲碰撞带 的空间转换模型揭示其深部结构存在巨大的沿走向的差异性,大陆碰撞带发...
片麻岩穹窿(gneissdome)是中下地壳热动力学过程产生的、与岩浆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的穹窿状构 造。片麻岩穹窿大部分是地壳深层次变动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出露在所有的折返造山带中,反映了所在地区地壳的大 幅度抬升。片麻岩穹窿核部主要是无或弱岩浆组构的花岗岩体和高级变质岩(例如混合岩),边部是具有岩浆组构的花岗片 麻岩,幔部由来自地壳深部的高级片岩和片麻岩组成。片麻岩穹窿的形...
本文提出一种对于造山带石榴橄榄岩的简单概念分类模型。该模型将造山带石榴橄榄岩划分为地幔楔型和俯冲 带型两种类型,根据所记录温压条件及 PT轨迹的差异,地幔楔型石榴橄榄岩进而被划分为 AD四个亚类,分别对应不同厚 度的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及普通大陆岩石圈地幔环境中冷的/古老的/稳定的地幔环境及与之对应的相对热的/年轻的/活动 地幔环境。我们选择研究程度较高的斯堪的纳维亚加里东期造山带及我国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