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工程学 地球环境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394 秒)
雨水水化学是示踪人为输入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关键途径之一。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特殊的地形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大气污染。近些年来,西安市实行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控措施。在此情况下,雨水化学特征如何、有何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是什么尚不清楚。为此,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团队的肖军研究员通过西安市2018-2019年雨水的离子和氢氧同位素(δ18O、δD)分析,揭示了其水化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空气污染的形成一般是人为排放、不利天气过程以及外源贡献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不仅受控于本地排放,还受到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影响。以往关于污染物的区域输送研究多关注我国华北以及京津冀的污染物区域输送贡献。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春秋季节存在明显的臭氧(O3)污染问题,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对东南沿海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贡献却还未有定量。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冬季。研究表明,水汽是雾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气溶胶吸湿增长不仅可以降低大气能见度,还可以通过液相以及非均相反应促进二次气溶胶生成。观测以及模式的研究都发现伴随雾霾的发生,相对湿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雾霾发生时常常伴随湿润的空气,亦或是湿润的空气促进了雾霾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深入分析雾霾期间水汽的来源,伴随着人为排放的...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碳气溶胶的重要贡献源,通过改变辐射平衡和云特性等条件而影响区域环境变化。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于冰雪表面会加速其融化,并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因此,探究该区域生物质燃烧排放气溶胶的时空变化、传输等因素,对评估其区域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人类世地质时代的一个潜在指标,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典型污染物。目前,关于偏远地区陆地野生动物对微塑料接触程度以及微塑料传输模式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对于具有独特地理单元特征和气候条件的青藏高原,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这里已受到微塑料污染,但对于青藏高原微塑料的传输机制仍然相对模糊。
河谷地形复杂,对大气污染和气流运动有较大影响。河谷城市的大气污染不仅受区域尺度气流影响,而且也受到局域尺度动力学影响。污染物易聚集在山谷底部,并扩散到整个地区,从而加重河谷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目前,缺乏针对不同尺度气流运动对黑碳气溶胶辐射效应影响的研究,造成区域气候效应影响因素的认识不足。
2022年来,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行动,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但关中城市群作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之一,秋冬季颗粒物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仍备受关注。为进一步理解关中城市群大气PM2.5及臭氧长序列变化趋势,服务于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有必要针对近几年来关中城市秋冬季大气PM2.5化学组分及其相应的消光贡献,以及大气氧化性对PM2.5和O3...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我国典型城市重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贡献显著。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SOA的重要前体物之一。氢过氧化酯作为VOCs大气光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对SOA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究氢过氧化酯聚合形成低聚物的反应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中平原地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三大重点区域之一,污染形势复杂严峻,尤其关中农村冬季采暖期生物质燃烧和燃煤排放较高黑碳和棕碳颗粒,吸光性碳气溶胶对大气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极易导致区域大气污染。黑碳和棕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气候环境效应是当前大气环境研究热点之一,备受研究者关注,但同时针对总悬浮颗粒(TSP)、粗颗粒(PM10)、细颗粒(PM2.5)和纳米颗粒(PM0.1)中黑碳和棕碳光学...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进程,二次污染物逐渐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大气污染呈现颗粒物与臭氧(O3)复合污染特征。关中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人口聚集地,2022年来O3污染已成为影响本区域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关中地区缺乏系统的O3污染形势梳理,缺少区域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其他O3前体物的整体观测,从而制约了对O3污染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
当前与气溶胶颗粒密切相关的雾霾污染事件仍然频繁发生,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的形成,会迅速加重大气中颗粒物污染程度,对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了解气溶胶的二次生成和清除过程对于空气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对于二次气溶胶的估算是联合多物质指标进行分析,多物质指标分析相对复杂且指标选用尚存争议。探索其它以单元素追踪的方案可提供一种较为简单、直观的方式。那么,建立一种单元素指示二次气溶胶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荣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颁发的2019年度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Haagen-Smit Clean Air Awards),成为中国大陆继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科学家。曹军骥致力于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研究20余年,在气溶胶与空气污染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开辟碳气溶胶研究新领域,系统开展PM2.5研究并提出大气污染防控新途径,为城市与区域...
2019年4月15日,以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我国北方重霾形成机制的重要综述论文,这也是安芷生院士2016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就职文章。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9年硕士招生目录。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千人计划”研究员铁学熙团队,对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和我国空气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资料及模式分析研究。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的未来》期刊。目前学术界认为排放是我国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气象条件是污染短期变化的外部推手。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重要的天气形势如西伯利亚高压、冬夏季风等也会随之发生重要演变,从而对我国空气污染产生影响。但该项研究较为复杂,目前仍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