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相关记录982条 . 查询时间(0.089 秒)
作为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关键区域,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高原气候变化规律,评估与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服务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河流泥沙是关乎土地资源利用、粮食安全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关乎碳源碳汇、土壤养分分配、地球生物化学过程等的重要指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的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输沙量以增加趋势为主,冰川、冻土、水文、植被等要素如何影响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影响程度到底如何,均尚不明确。
全球森林正在经历严重的砍伐和退化。毁林导致森林的破碎化,改变了局地的小气候,严重威胁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启动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旨在遏制生态退化趋势,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是自21世纪初启动的两大生态建设项目。根据中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报告(2014-2018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代初的12%...
2021年12月27日,由大气所学者与来自国内科研和教学机构的11位学者共同撰写的《推动中国-巴西气候变化合作建议报告》正式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报告针对中国、巴西学者在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研究领域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提出了12个优先合作方向。
2021年11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COP26)重要边会“创新优先事项联合研发路线图发布会”在英国格拉斯哥线上线下同步召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及MI中方秘书处担任边会主办方。
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与挑战。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社会朝向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第三极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时空差异性变化一直备受关注。未来气候变化研究高度依赖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多模式数据,历代CMIP资料评估结果已表明不同模式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在青藏高原存在冷偏差和湿偏差。印度季风与中纬度西风的协同作用,在第三极地区形成了气候特征差异显著的季风区与西风区,对该区域气...
日前,在第15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国际科学院组织(IAP)正式发布了其针对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关联性变化的立场宣言(IAP Statement on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旨在科学阐释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之间的耦合关联,强调各国各领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强化相互协同一致行动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吕厚远科研团队与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利用青藏高原南部高山封闭湖泊昂仁错(Angrenjin Co)钻孔具有可靠年代学控制(采用碳十四、铅-铯和古地磁长期变三套方法进行交叉验证)的岩心(图1),开展高分辨率(~25年分辨率)孢粉分析研究,建立了过去~3600年以来藏南地区(吐蕃王朝核心区域)的植被和气候演化历史,并...
吐蕃王朝(Tubo Dynasty)兴起于公元7世纪初,覆灭于公元877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青藏高原地区的地方政权。吐蕃王朝拥有辽阔的疆域,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甚至对同时期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假说:1)内部动乱说;2)政教纷争说;3)经济凋敝说;4)自然气候灾害说。吐蕃王朝的灭亡是否与高原地区较恶劣的气候环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的邱源博士等,基于偏差订正后的多个全球气候模式的高分辨率动力降尺度结果预估了中亚在未来的气温、热浪和干旱的变化
一项建模研究指出,《蒙特利尔议定书》或能通过保护植物不受紫外线(UV)损伤来缓解气候变化,进而避免了碳储量下降以及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2021年8月18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
2021年8月1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显示,变暖的海水、消融的冰川与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化可能会加速气候变化进程。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8月9日发布了最新的气候报告,即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受前所未有的大流行病的影响,数百名参与编写该报告的气候专家在线召开会议,思考如何传达全球危机的严重程度和采取行动的紧迫性。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气候科学家Claudio Tebaldi说,看到“一个危机在另一个危机之间的回声”不可思议。
《自然-气候变化》发表一项研究称,气候变化可能使高纬度作物产量上升,但因植物感染病原体的风险上升,这些收获量或被抵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