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相关记录1083条 . 查询时间(0.587 秒)
张炜佳 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 器官芯片微生理系统与组织工程动物模型,应用于动脉疾病等病因研究及药物筛选。2. 生命分析化学技术与器件,开展针对临床疾病相关小分子、蛋白质等分析。
商珞然博士 青年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本课题组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在多尺度对聚合物及胶体材料在流体和界面的行为进行调控;受到天然材料结构-功能相适应原理的启发,实现有序结构自组装和光电信号的获取及动态响应;以转化医学应用为导向,开发高通量分析平台和医用高分子微球及复合材料。
在陈思平教授的带领下,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建有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声换能器、超声治疗、超声成像新方法、高性能彩超关键技术,致力于发展医学超声诊疗前沿技术和产学研合作,近期在超声治疗脑疾病领域发表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
赵国旭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光电功能高分子纤维生物材料2)可穿戴/植入式健康监测和干预器件3)电兴奋组织体外构建和体内修复4)纤维制备和应用中的力学机制。
研究方向:1)新型分子荧光探针及超分子荧光探针设计。2)针对食品、环境中致病性有害物的荧光分析、成像及现场快速检测。3)面向医学应用的疾病标志物荧光成像及床旁快速检测。
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在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2023年1月23日,《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Seven technologies to watch in 2023”的文章,提出了七项可能对2023年科技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包括:单分子蛋白质测序技术(Single-molecule protei...
余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疫苗设计、研发及临床应用2)神经免疫性疾病靶向调控3)区域免疫器官互作研究。
2023年2月1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离子生物医学团队在放射性肺损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于Antioxidants。 放射性肺损伤,特别是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放疗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目前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制缺乏深入认识,对于参与的细胞类型及信号通路等缺少全面的了解。本研究构建了的小鼠放射性肺炎模型(辐射后8周,图1),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首次绘制了放射性肺炎发生过程中的的细胞图...
2023年1月12日上午,生物医学研究院召开2022年度全院总结大会。研究院院长葛均波院士做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研究院党委书记储以微做年度党务总结报告暨个人述职述廉。研究院副书记周悠悠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研究院全体师生出席大会,会议由副院长陆豪杰主持。
周志敏,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屏障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跨屏障生物材料,组织修复材料,屏障医学理论。
崔红岩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电生理检测及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包括神经建模、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智能监护等。
王强松,男、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医用生物材料,分子药剂学。
董霞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
李学敏,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胶原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人工骨及骨修复材料、关节软骨再生修复材料及其作用机制、软骨组织工程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递送等。
王志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导,主要从事心血管生物材料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