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天文学 望远镜相关记录490条 . 查询时间(0.108 秒)
2021年7月18日下午2点,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可切换式双焦点1米望远镜(简称DOT望远镜)在上海天文馆的望舒天文台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磁星是宇宙中一类具有超强磁场的特殊天体,其磁场强度可达1014-1015高斯,为地球磁场的百万亿倍以上。目前仅发现31颗磁星及其候选体,它们通常表现为软γ射线重复暴和反常X射线脉冲星。其中仅6颗磁星探测到射电波段辐射,可谓少之又少。和常规脉冲星相比,磁星具有剧烈的高能现象、多样的辐射轮廓、频繁的自转变化等显著特点。无论是磁星的辐射还是结构、演化等基本问题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2021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青海冷湖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开建。开工仪式由冷湖工业园党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才让主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毛瑞青宣布项目开工。来自国防科工局,茫崖市人民政府、冷湖工业园管委会、冷湖镇人民政府,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和施工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参加了仪式。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麦凯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的科学家将为全球最强的地基空间望远镜设计制造关键性的MAVIS仪器,使得空间望远镜能捕捉到比“哈勃”太空望远镜更深更清晰的图像,帮助揭示早期宇宙的谜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使用65米天马望远镜,开展了大样本的分子谱线观测研究,扩大了红外暗云的探测样本;综合天体化学模拟和观测数据,有效确定了红外暗云的化学演化时标等信息。该样本包含了银河系内的几十个红外暗云,观测波段是天马望远镜的K波段(18-26.5 GHz),主要探测的目标谱线是三条具有较强化学表征性的分子探针——氨分子(NH3)、硫化双碳(CCS)和氰基乙炔(HC3...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率领的科研团队,利用FAST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展银道面脉冲星巡天,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40颗毫秒脉冲星、16颗脉冲双星、一批模式变化和消零脉冲星以及射电暂现源等。5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上。
红外暗云是一种超低温(绝对零度以上10-30度)、冷暗致密的星际物质聚合体,是恒星形成和星际化学演化的主要场所,包含了这些过程的最重要原初状态信息。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前沿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的化学演化时标及其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系,至今依然没有结论。
一支由英国莱斯特大学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已经设计、制造、测试并交付了为MXT仪器定制的望远镜镜面。该镜面将搭载在中法卫星SVOM(天基多波段天文可变物体监测器)上。
天和号核心舱的发射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设的序幕,今明两年载人航天工程还将继续实施其他空间站舱段的发射,货运飞船的发射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最终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而让我们这些天文学工作者兴奋的原因,还在于中国空间站工程未来的计划中还包含一个重达十几吨的用于最前沿天文学研究的光学舱。这个光学舱里架设着一个口径2米的光学望远镜,并配备了一系列最先进的探测器。这个光学舱将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的状态,可以...
红外暗云是一种超低温(绝对零度以上10-30度)、冷暗致密的星际物质聚合体,是恒星形成和星际化学演化的主要场所,包含了这些过程的最重要原初状态信息。与此相关的许多重要前沿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域的化学演化时标及其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关系,至今依然没有结论。
2019年4月,科学家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照片。这一卓越成就是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EHT)于2017年4月对M87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观测获得的。然而,这仅仅是这个科学故事的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组织协调包括8位台内研究人员在内的国内学者参与了此次的EHT合作。期间,EHT国内牵头人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领导天马望远镜团队,在2017年EHT观测前夕完成对天马望远镜在13mm和7mm...
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正式拉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此次探测将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任务。 
目前,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已有7个天文望远镜项目签约落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冷湖工业园区。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以来,青海海西州政府、省科技厅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开展天文台址资源考察,在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选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前期工作。
日前,西藏天文馆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启动。据介绍,本次启动建设的一米级光学望远镜将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预计今年开工建设的西藏天文馆。该望远镜建设工作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牵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福建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共同承担。
“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王俊杰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该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建造,含多项科研技术攻关和突破,建成后将充分发挥西藏地区高海拔、观测条件好的特点,具备变星、双星等天体的较差测光,近地小行星及空间目标监测等多项科研观测功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