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2175条 . 查询时间(2.337 秒)
大规模星系红移巡天是探索宇宙的利器。科学家通过测量大量遥远天体的光谱,可获取星系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分布,这包含丰富的星系成团性信息。科研人员进一步采用统计手段分析数据以揭示宇宙大尺度结构,这对暗能量性质研究至关重要。
行星的大气层或因多种原因离开行星进入太空。其中,上层大气以整体的行为猛烈离开行星的方式,被称为行星流体大气逃逸。相对于其他单个粒子的大气逃逸方式,流体逃逸过程要猛烈得多。流体大气逃逸在太阳系行星的早期可能发生,但现在已不复存在。然而,科研人员通过空间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发现流体逃逸在一些离宿主恒星很近的系外行星上存在。流体大气逃逸不仅改变行星的质量,而且影响行星的气候和宜居环境。
IRC+10216(CW Leo)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富碳渐近巨星(AGB星)。天文学家在IRC+10216星周包层中探测到106种不同的分子种类,因此AGB星被视作星际空间中的“分子工厂”。此前,科学家发表了使用各类射电望远镜对IRC+10216星周分子的观测结果,但尚无在3mm波段的全波段谱线巡测结果。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从太阳抛入行星际空间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团,是太阳系内最大尺度的能量释放活动,也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研究CME在日冕与行星际的传播过程和演化过程,预测CME是否以及何时到达地球轨道,是空间天气领域的重要课题。
快速射电暴是来自宇宙深处短暂而强烈的无线电波爆发,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足够驱动人类社会万亿年。2007年,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快速射电暴,但这些强大的能量如何产生尚不清楚。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室副研究员任婧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高频引力波探测方面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该研究建议利用具有磁层的太阳系行星如地球和木星等,作为探测高频引力波信号的巨型探测器。该研究发现通过现有的卫星数据可以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对高频引力波给出更强的限制。
2024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在钙钛矿X射线探测及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人员提出名为“异相铰连策略”的新思路,将异相CsPb2Br5钙钛矿掺入CsPbBr3体相之中,构建电子(空穴)快速通道,实现了体相载流子的高速率传输,与薄膜晶体管(TFT)板集成可实现X射线成像。
2024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室博士研究生张亚州在导师张海龙正高级工程师指导下,基于GPU并行计算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脉冲星基带数据处理算法(PSRDP),相关成果发表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AA, 2024, 24(01): 015025)。PSRDP可在GPU集群中实现对基带数据的解包,分通道,相干消色散,Stokes检测,相位、折叠周期预测以及折叠积分等操作,...
IRC+10216 (CW Leo) 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富碳(C/O > 1)渐近巨星(AGB星),天文学家在其星周包层中已探测到106 种不同的分子种类(不含同位素),因此这颗AGB星是星际空间中名副其实的“分子工厂”。之前,人们已发表过使用各类射电望远镜对IRC+10216星周分子的观测结果,但未见有在3mm波段的全波段谱线巡测结果。
大洋板块俯冲是地球浅表最具代表性的地质过程之一。理论上来讲,大洋板块在形成之后的20-40 Myr内,就已经具备了发生俯冲的密度等自身属性条件。然而,50%以上的大西洋板块形成于40 Ma之前,至今却几乎没有发生俯冲;位于地中海东部的部分大洋块体甚至已在地表存在了3亿年之久。因此,除了大洋板块自身的属性外,新俯冲的开启往往还伴随某种外部因素的存在、以打破大洋板块与上盘之间的平衡状态,如:横向或纵向...
2024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马射电望远镜团组利用天马射电望远镜对9颗毫秒脉冲星进行S/X波段双频同时观测,通过双频互校技术成功得到了这9颗毫秒脉冲星X波段(8.60 GHz)的积分轮廓。该研究将具有8 GHz以上积分轮廓资料的毫秒脉冲星的数量从原先的4颗扩充至11颗,显著扩充了有关样本数。结合其它频率上已发表的观测结果,天马望远镜团组首先研究了这9颗毫秒脉冲星的频谱、多频积分轮廓演...
2022年8月,中国南方经历了自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强的极端热浪,给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12亿元(应急管理部,www.mem.gov.cn/xw/yjglbgzdt/202301/t20230113_440478.shtml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龚海楠副研究员等利用观测数据和英国Hadley中心提供的大样本归因试验数据,深入剖析了...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研究团组硕士研究生张振在导师闫文明研究员指导下,利用中国天眼FAST对五颗超新星遗迹进行搜寻,成功发现一颗新脉冲星可能与超新星遗迹G29.6+0.1成协。相关成果已正式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CPL 2024, 41 (2): 029701),并被评选为“编辑推荐”。
2024年3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多通道成像仪团队以及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课题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安庆师范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智利天主教大学物理学院等,统计分析了针对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进行的窄带观测,完成了对HST最深的窄带深场—...
日冕物质抛射(CME)及其伴随激波常常会给地球空间环境带来剧烈的扰动,产生一系列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电离层暴、热层暴、高能粒子暴等,危及空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安全,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而准确预测CME/激波的到达时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