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旧石器时代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 商周考古 秦汉考古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考古 宋元明考古 中国考古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考古 中华文明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117 秒)
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主持发布会。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关键阶段核心聚落综合研究”项目立项于2022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10家科研院所和大学共同开展。该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围绕黄河、长江流域关键都邑与区域中心聚落,聚焦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开展年代、资源、生业、环境、技术、人群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凝练、总结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关键阶段的特质。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具有独特的属性、内涵和发展路径。它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灵活性、适应性。这些特质在旧石器时代就已萌芽,根脉深长。中华文明体系的形成与神州大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华夏古人群的连续演化,以及史前文化的特定发展过程息息相关,是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的华彩篇章。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运城夏县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太原小店郑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吕梁兴县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运城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临汾霍州陈村金元时期瓷窑址,无论是在时间跨度上,还是在地域分布上,日前评出的2022年度山西六大重要考古发现,不仅反映出中华文明在三晋大地上各个时期的丰富面貌,更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023年2月28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山西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暨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推介新闻发布会,众多考古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
“大家好,欢迎来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直播间……”2023年2月5日元宵节,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邀请志愿讲解员在抖音和微博平台为线上观众开展了文物讲解直播活动,让大家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夏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学家指出,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从10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开始,就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沿着一条与欧亚大陆西侧不同的道路向前发展着。具有鲜明土著性、高度连续性和复杂多元性特点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直接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根和连续发展的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头。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于2022年3月12日至13日在郑州举办了“根与魂:考古学视野下不断裂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会议研讨主题旨在长时段、深层次、多角度审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特质与内涵。本书即与会学者提交论文的结集,共包含34篇论文,分为“考古理论研究”、“文化变迁研究”和“物质文明研究”三个部分,涵盖了聚落、城市、墓葬、手工业、简牍...
近40年来,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考古工作,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也要看到,要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023年7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学术论坛”在国博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承办,邀请了海内外研究机构、博物馆和高校的约70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围绕“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这一主题,以考古学为基础,就相关领域进行广泛探讨。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中...
本文集收集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40篇文章。考虑面向公众,收文兼顾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文章大多是短篇,有学术论文也有通俗性的报纸文章,虽收录的文章只是学界研究成果很小的一部分,但也大致反映最近三四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界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过程和样貌。
2021年5月28日,在四川省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大棚外,40余家中外媒体参加了“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推介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和四川省领导以及专业机构专家,从不同层面介绍了三星堆考古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以及下一步在遗址发掘、保护,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相关计划。胡冰在推介会上说,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一极的地位,接下来国家文物局将与四川省继续在考...
2021年5月23日19:00点,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赵东升副教授在厦门大学南光一320为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百越地区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贡献》的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张闻捷教授主持,出席讲座的还有魏凯老师、刘翀老师等。赵老师以认识中原族群和百越族群的关系入手,将核心放在社会复杂化和中原化进程的探讨上,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首先谈到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最早的中国的问题,赵老...
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方面的考古学研究论文和普及性文章共28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于距今5000年左右,至少存在北方、中原和东方三种起源模式,环境演变和战争冲突在文明演进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中西文化交流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早期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绵长的历史记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