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新石器时代考古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新石器时代考古相关记录321条 . 查询时间(4.982 秒)
2019年9日,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暨中国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崧泽文化高等级聚落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对外发布。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对该遗址的文物保护和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副市长陈正春出席开幕会并致辞。
2019年9月26日第六讲《从崧泽到良渚——文明多样化的一个实例》,赵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中的长江下游文化区,尤其是良渚文化的前身,即公元前3800~前3300年的崧泽文化群的面貌。
“这一发现对中国考古学意义非常重大,意味着发现北方草原地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最早年代为距今9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包青川说。
“河南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为天文遗迹无疑。”8月27日,正在郑州参加“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的考古学家们在现场考察荥阳青台新石器时期遗址时再次发出惊叹,认为5000多年前的郑州先民已会观象授时,并具备成熟的礼制。
石棺葬距今4500年至4000年,有600多座,保存人骨400多具。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金沙江中下游的高山峡谷中,已有人类生存繁衍。近日,从在西昌举行的四川省考古工作培训会上获悉,四川省最大考古项目——凉山乌东德水电站考古发掘已接近尾声。在两年多的持续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四川最早的石棺葬群和距今4000多年前的文化堆积,为金沙江中下游史前谱系文化甚至四川先秦谱系文化的建立,提供了...
桥头遗址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村西,地处金衢盆地义乌江北岸。义乌江支流桐溪在其东侧50米处由北向南流过。遗址坐落在一个相对高度约3米的高地上,海拔约89米。2012年11月,义乌博物馆提供了桥头遗址的重要线索。同年12月中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证实这是一处上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为配合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
新石器化(Neolithisation),即旧石器时代或中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历程,其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日,国际专业考古学期刊《古物》(Antiqu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博士研究生岳健平联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有骞的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南麓更新世末期的石器技术演化、生态适应以及新石器化历程。我国东北地区...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大凌河中上游地区是红山文化遗存的核心分布区,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区域内已经发掘了阜新胡头沟墓地、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东山岗墓地、田家沟墓地、半拉山墓地等,这种较为集中分布的特殊遗存为研究红山文化墓葬埋葬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礼仪制度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由于发现和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存以墓葬(牛河梁遗址)和特殊性质遗存(东山嘴遗址)为主,而少...
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已结束对位于金沙江中下游区域一个青铜时代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随葬器物近千件。该墓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蒙姑镇蒙姑社区段家坪子二组的金沙江南岸二级台地,海拔高程766米,处于金沙江流域白鹤滩水电站蓄水淹没区内。为配合水电站工程建设,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今年2月至6月对这个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
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董广辉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国际综合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最新影响因子为13.222)发表了题为“Neolithic millet farmers contributed to the permanent settleme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y ado...
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挑选了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部分灰坑和遗址典型剖面分别进行大植物浮选和植硅体分析。水稻大植物遗存直接测年结果为4477 cal.a B.P.。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至少在距今4400年前,茶岭先民已经开始种植以粳稻为主的栽培稻;新石器时代末期,该聚落的生业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先民同时从事水稻种植、采集业和狩猎活动来维持生计。商周时...
2019年5月4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教授领衔的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通过近十年的系统考古调查,在海拔3280米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夏河县白石崖溶洞,发现的一件人类下颌骨化石经鉴定为丹尼索瓦人。这一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2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这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最早活动时间,由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整整向前推进了12万年。自2010年开始,陈发虎院士带领兰州大学环...
近日,文化遗产研究院董豫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Mortuary ritual and social identities during the late Dawenkou period in China”(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丧葬仪式和社会身份)在Antiquity2019年第4期发表。大汶口文化晚期是初步社会分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苏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宝...
昌果沟遗址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支流昌果沟的半固定沙地中,属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昌果乡管辖。遗址所在沙地由于受河道及山体走势控制大致呈南北走向,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0.6公里,海拔介于3636~3645米,整体起伏较小。沟谷内沙黄土沉积、风蚀洼地与流动沙丘交错分布,其中沙黄土沉积物颗粒较粗,且因受后期风蚀作用影响,边缘发育较多剖面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