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金石学 铭刻学 甲古学 古钱学 美术考古 宗教考古 水下考古 专门考古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专门考古相关记录389条 . 查询时间(2.739 秒)
2022年5月9日晚间,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加工企业内,两根完成初加工的专用弧形梁,装车运往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临港厂区,进行20米立车机精加工。作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核心设施之一的弧形梁恢复加工,标志着因疫情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正式重启。2022年3月2日,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
2022年4月28日晚,南开史学名人讲座(141)如期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先生主讲,题目为《中国考古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历程—以古代都城考古为例》,由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兼历史学院副院长刘毅教授主持,南开师生踊跃参与,不少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聆听了此次讲座。第一部分,刘先生就该问题提出的考古学科发展背景进行了介...
2021年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深圳市开幕。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亚蓉先生应邀参加本次大会活动,并在深圳主会场推出以“重现千年锦绣”为主题的工匠技艺展览。王亚蓉先生师从沈从文先生从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采用二重证据法整合服饰文化研究的文献与实物资料,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并辅以服饰修复与复原工作,强调史料收集...
2022年4月19日下午,集贤讲堂第354讲在线上举行。应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邀请,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教授做了题为《敦煌石窟唐僧取经图的文化渊源与图像时代》的专题报告。学院沙武田教授、郭海文教授、翁彪老师、中国史相关专业同学以及其他高校师生五百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由焦杰教授主持。
2022年4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广东、海南、重庆等地多措并举,积极部署学习《条例》,切实加强《条例》的贯彻落实。西樵山采石场遗址于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Ⅰ号”水下文物保护区、“南澳Ⅰ号”水下文物保护区于2015年公布为广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拥...
1989年10月20日国务院令第42号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2年1月23日,修订后的《条例》由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并于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建设工作的标志性事件。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海洋探险公司在中国南海和东南亚海域大肆盗捞古代沉船文物,出水大量中国文物,这些以精美瓷器为大宗的出水文物在西...
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漫长的海岸线,有着蜿蜒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我国先民开发、利用江河湖海的历史悠久,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上丝绸之路闻名于世,遗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些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价值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南北经济脉动、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物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生动体现。如何认识、保护和利用这些祖先留给我们...
2022年4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即将施行;同日,“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二季水下考古系列讲座将正式推出。202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纪念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共同举办“中国考古大讲堂”系列公开课。公开课以“线下讲堂+线上直...
2022年3月,《中国日报》专题访谈山东大学海洋考古中心主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教授。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我国水下考古成果迭出,考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对进一步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作出规定。《中国日报》记者王凯昊就《条例》及...
2022年3月25日,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承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协办的“2022年第九期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的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阳江基地正式开班。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阳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骁婷以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
海洋石刻遗产是我国海洋遗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类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所谓海洋石刻遗产,通常指的是分布在我国海岸带地区、以石为载体,表述海洋社会文化主题的各类石刻,也包括一部分位于内陆地区的涉海石刻。海洋石刻遗产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历代涉海人群的重要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信息。当前,海洋石刻遗产面临着日益紧迫的保护危机,而借鉴国际海洋遗产保护经验,跨越自然—文化二元对立的遗产观,有助于推...
沉睡约150年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即将浮出水面,掀开神秘面纱—2022年3月2日,在停靠于外高桥码头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威力”轮上,“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正式启动。自2015年首次被发现,考古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们已围绕“长江口二号”进行了近8年细致的水下考古工作,制定了一套科学、安全、高效的整体打捞方案。这将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
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2022年3月2日在上海正式启动,掀开长江口二号古船自发现后“尘封”了近8年的神秘面纱。
新华社北京2022年2月28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水下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党和国家高度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水下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下文物保护,国务院于1989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