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元素化学 配位化学 同位素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 无机合成化学 无机分离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化学相关记录531条 . 查询时间(2.774 秒)
稀土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地球化学示踪体系,其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异、异常、放射性同位素等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行星科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和矿床学等诸多科研领域。稀土元素本身还具有非常丰富的稳定同位素,其特有的指纹特征能极大扩展地球化学示踪能力。然而,迄今为止,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却鲜有报道。究其原因,由于相邻稀土元素之间的同质异位素干扰非常普遍,而其物理化学性质又非常相似,因此分离...
近日,西湖大学理学院邓力团队在《JACS-Au》发表了题为“One-step Asymmetric Construction of 1,4-Stereocenters via Tandem Mannich-Isomerization Reactions Mediated by a Dual-functional Betaine Catalyst”的研究论文。他们首次将手性季铵内盐发展成为双重功能手...
2023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李翔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icotine rebalances NAD+ homeostasis and improves aging-related symptoms in male mice by enhancing NAMPT activity”的文章,揭示了慢性低剂量尼古丁...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高文波副研究员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设计了一种亚氨基锂(Li2NH)介导的电驱动化学链合成氨(ECLAS)新过程,为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绿色合成氨”过程提供了研究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葛庆杰研究员和位健副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CO2)加氢合成烯烃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团队分别通过构建Co–Fe合金碳化物催化剂体系和NaFeZr–MOR分子筛催化剂体系,实现了CO2催化加氢过程中低碳烯烃产物的高效合成,并揭示了该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位的动态演变历程和动态限域效应。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于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形成此类矿床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微生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因素共同控制着风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但具体的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仍未明晰。为了探究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以及了解微生物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潜在贡献,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
砷化物作为传统药方成分在东西方古文明中应用历史悠久,其中砒霜(As2O3,ATO)、雄黄(As4S4)与雌黄(As2S3)常作为抗生物质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有机胂具有更强的药效和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曾被应用于早期现代医学的疾病治疗中,如治疗梅毒的Salvarsan。然而,因众所周知的毒性,砷化物逐渐为现代医学所弃用。直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医学家发现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独特疗...
一碳甲醇作为碳源生产饲用蛋白原料具有成本低、质量稳定可控等优点,一碳来源的单细胞蛋白被认为是食品和饲用蛋白质替代品。但是甲醇有毒性,甲醇代谢路径复杂,碳损失往往超过原料整体利用率的20%以上,无法实现甲醇代谢流高效定向转化为菌体蛋白,是制约甲醇蛋白合成经济性的主要技术瓶颈。
小环分子由于平面性、相对较短的环内碳碳(杂原子)键、显著的π键性质以及较短和较强的碳氢键等特点,在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张力(杂)环烷醇更是受到关注。然而,该类化合物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缺少通用方法。
细胞3D打印在复杂组织再生和器官再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细胞的载体,生物墨水材料的设计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生物墨水通常使用纯水凝胶材料和单一种类的组织细胞,对于复杂组织和器官再生存在着再生活性和打印性能不足等问题,从而限制了生物3D打印构建体的再生功能。
铁元素是能够记录太阳系氧化还原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在阿波罗时代,科学家通过对返回的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样品中的铁元素主要以还原性的Fe2+和Fe0两种状态存在,仅含有极少量氧化性的Fe3+(< 1 wt%),因此推测认为无大气的月球表面和其内部均呈一种极度还原的状态。尽管如此,近期对阿波罗样品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某些样品中含有更高含量的Fe3+,比如苦橄质玻璃珠的Fe3+/∑Fe(Fe3+在总铁含...
铁元素是能够记录太阳系氧化还原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在阿波罗时代,科学家通过对返回的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样品中的铁元素主要以还原性的Fe2+和Fe0两种状态存在,仅含有极少量氧化性的Fe3+(< 1 wt%),因此推测认为无大气的月球表面和其内部均呈一种极度还原的状态。尽管如此,近期对阿波罗样品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某些样品中含有更高含量的Fe3+,比如苦橄质玻璃珠的Fe3+/∑Fe(Fe3+在总铁含...
在有花植物中,花瓣通常是最靓丽、最引入注目的器官,多样性极为丰富。着色模式是花瓣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在植物的有性生殖甚至物种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花瓣着色模式形成的分子机制和生态学功能对于理解花的多样化和植物与传粉者间的互作关系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已经揭示了植物着色模式形成的一般规律。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系统,一些特殊类型的着色模式还没有被详细研究,不同类型颜色图案形成的分子机制也不清楚。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但主要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形式存在,可利用铁元素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利用难溶性的三价铁化合物,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进化出了在根际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再进行吸收利用的机制。有研究表明,植物在缺乏可利用铁的情况下能够分泌核黄素作为电子传递的载体,从而提高三价铁的还原效率。然而,植物如何调控核黄素...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的门涌帆副研究员团队和陈艳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IF=9.221)上发表了题为“Facile and scalable generation of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using a microfluidic electrojetting d...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