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探测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探测相关记录222条 . 查询时间(1.402 秒)
在最近的子午工程和鸿鹄专项试验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涛研究员意外发现地震源反方向大气垂直静电信号总是出现在不同级别的地震主断裂暴发前数小时或十数小时,通过对其物理机理的仔细研究和分析,提出空间静电异常极有可能是大震来临的先兆信号。
2021年7月5日至6日,青海省茫崖市气象局完成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子课题“冷湖天文台址气象基本观测及维护”项目在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第四次GPS探空观测及山顶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巡查维护工作。
2021年6月4日,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刘宁微申报的发明专利《气态污染物浓度柱转换方法及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经过多年等待,一支由宇宙飞船组成的舰队即将先后奔赴金星!在热切凝望了火星几十年后,美欧航天机构又回过头来,把目光再次投向金星,近期纷纷公布了金星探测计划。据《自然》网站报道,将有3台探测器先后奔赴金星,共同写就金星科学复兴的新篇章,并回答关于这个星球的主要问题:金星为何与地球迥然不同,它是否曾经拥有海洋因而宜居,其上是否仍然有活火山等。 三大探测项目相继“出炉”
从无人机到探测载荷全部自主研发,实现精准边界层气象探测,为高原、盆地等复杂地形丰富气象探测手段——2021年5月31日,在江苏省金坛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交通气象),一架旋翼式无人机缓缓上升,搭载着气象探测传感器,对边界层气象环境进行探测。
2021年6月1日,消雾减霾聚能空气炮系统在山西省临汾市通过技术鉴定,该系统使用后将提高大气边界层高度,扩大大气环境容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持制定的辽宁省地方标准《粮食作物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技术方法》(DB21/T 3439-2021)已于2021年5月22日正式发布,6月22日开始实施。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陈力强所长课题组在数值预报及数据同化研究方面发布最新进展。
云是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是地-气系统辐射能量收支的重要调节器。云层高度、粒子浓度等物理参数共同作用并决定云的辐射强迫效应,它们的准确测量对精确估算地区或全球云的辐射效应至关重要。卫星和地基雷达是探测云顶高度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探测原理、反演方法等的不同,彼此之间存在差异。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研究员撰写了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 Brief History We’ve Experienced 一文,并刊发在 Journal of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Climate 期刊上。文章回顾了双星计划(DSP)、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萤火一号(Yinghuo-1)和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
近年来,虽然大气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但颗粒物中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其成因仍不明朗。夜间化学反应是驱动硝酸盐演变的关键要素,然而NO3自由基作为夜间化学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其垂直梯度观测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大气分中心唐贵谦副研究员与复旦大学王珊珊副教授合作,在325m铁塔4高度层挂设角反射镜阵列,利用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我国首次实现对NO3、O3和NO2浓度梯度的同步观测(图1)。研究发现,不同高度...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于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于2015年1月先期攻关立项,2017年8月工程研制立项,历经六年时间,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厂待发射。
定量遥感产品是空间信息与地学知识的载体,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遥感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搭载于Aura卫星上的OMI传感器提供了每日全球覆盖的对流层NO2柱浓度观测结果长达16年之久,其数据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行异常”和云遮挡造成其空间覆盖的显著缺失,该产品仍难以满足逐日/周的应用需求。
青藏高原大气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与周边地区是如何交换的?科学家告诉你答案。1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布设了九台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实现了实时联网连续观测,结合此前布设的近地层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系统,全面构建了首个青藏高原地表、边界层、对流层大气水热立体观测网络平台。
近些年,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区域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复杂城市边界层内,气象条件、排放、新粒子生成及其增长对污染形成的影响仍存在一定争议。为此,大气所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赫尔辛基大学大气地球系统研究院(INAR),共同开展了《A 3D study on the amplification of regional haze and particle growth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