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壳与地形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壳与地形学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2.728 秒)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田恒次博士后与合作导师杨蔚研究员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滕方振教授、陈欣阳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宋玉财研究员,东华理工大学田世洪研究员等联合对西藏羌塘北部的多彩玛和那日尼亚两套火山岩开展了Sr-Nd-Mg-Li同位素和锆石U-Pb年龄研究。结果表明,多彩玛高钾钙碱性粗安岩形成于35 Ma左右,富集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低的δ26Mg(-0.41‰~-...
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是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将物质、能量的传递与大规模构造变形相联系,也控制着矿床形成、碳封存过程以及岩石圈流变特征变化(Jamtveit et al., 2000)。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几乎不受限于空间尺度,在矿物颗粒、岩石露头和板块等不同尺度上均可发生(Engvik et al., 2008)。 但在时间尺度上,由于缺少合适的定年方法,很难对区域尺度流体与岩石相...
大陆下地壳的形成与演化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1973年Fyfe最早提出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underplating)是太古宙大陆地壳形成的重要方式。出露于古老克拉通的麻粒岩地体被认为代表了太古宙下地壳,而被太古宙之后各个时期的幔源岩浆捕获的麻粒岩捕虏体则代表了太古宙之后的下地壳。因此,对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成为研究大陆下地壳演化历史和机制的重要手段。前人通过对此二者的对比研究表明,...
一个典型俯冲系统通常包含海沟-岛弧-盆地体系。岛弧广泛存在于大洋俯冲带,一般认为是沿着俯冲界面,由板片俯冲脱水—上覆地幔变湿后熔融诱发的岩浆喷发所形成。作为深部物质的岩石学“探针”,岛弧岩浆岩携带了俯冲界面的物质信息,是认识俯冲体系动力学特征的重要依据。然而,有一种“另类”的俯冲体系,尽管其他证据可以证明俯冲正在/曾经发生板片俯冲作用,但缺失岛弧岩浆岩喷发的证据,地球科学家称之为“无岩浆型俯冲带”...
在刚刚公布的第二届“高山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度)评选结果中,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唐铭(博雅青年学者)获得高山青年科学家奖。
日前,地测学院杨志强教授团队博士生田镇等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喜马拉雅南部(尼泊尔)Mw 7.8地震震后余滑与粘弹性松弛的时空变化》(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afterslip and viscoelastic relaxation following ...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持续碰撞挤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青藏高原,多项研究认为印度岩石圈板片向北已俯冲至青藏高原中部,然而其俯冲的角度和几何形态还存在较大争议。在印度板片俯冲的前缘的上方,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大型共轭走滑断层,该断层系统对印度与欧亚的南北向挤压以及高原的东西向拉张起到关键的协调作用,但由于缺乏该地区深部变形约束,人们对其形成机制存在多种不同认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苏斌博士后与合作导师陈意研究员等,选取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石榴橄榄岩中的石榴石岩脉和辉石岩脉开展研究。在以往研究中,不同类型的地幔交代岩通常被认为是不同深度(或不同交代介质)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本研究发现,这两类交代岩脉具有基本一致的矿物组合、矿物主微量成分、单斜辉石原位Sr同位素(0.7095–0.7099)和形成温压条件(~800 °C, ~5...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林、研究员王强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学者合作,选择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基作为研究对象。冈底斯岩基主要由中-新生代花岗岩构成,东西长达15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花岗岩基之一。由于其中-新生代的形成年龄和相似亏损地幔的放射性同位素特征,一直被认为代表了中生代以来显著的地壳生长。然而,冈底斯泥盆-石炭双峰式岩浆岩的岩石成因研究指示基性岩和酸性岩分别来自亏损地幔和成熟...
大陆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大陆地壳总体上具有安山质到英安质地球化学成分特征,与洋内弧中大洋俯冲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众多学者认为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洋内弧环境下的大洋俯冲作用相关。但是,洋内弧中来源于地幔的岩浆岩为玄武质,而非安山岩和英安岩。这种显著差异被称为“地壳成分悖论”(crust composi...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本次国家科技奖励共评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南京大学的2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自然奖获奖数目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新民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华夏地块中生代花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