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科学相关记录1968条 . 查询时间(2.201 秒)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共有2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是中国海洋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校以“重构新时代本科知识”为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碳、氮、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示踪和预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地球各种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因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物质代谢方式丰富,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的驱动作用。深海微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与代谢多样性,但由于采样和培养条件的限制,目前对深海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元素循环中的基础性作用仍知之甚少。因此...
距2月上旬论文发表已半个多月,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宋希坤博士和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还会不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的邮件。从《自然》等学术期刊到社会媒体,他们近期的发现引起了很多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切。
通常认为,氧气是复杂多细胞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条件之一。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埃迪卡拉纪海洋,其深层海水是否发生了大规模氧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副研究员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了解当时海洋的氧化状态提供了新的证据,相关成果于2021年1月2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地质学》(Geology)。距今6.35–5.38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时期。该时...
2021年2月26日,编辑部收到EI Content Team邮件通知,AOSL已通过评估,正式被收录入其GEOBASE数据库,这标志着AOSL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认可和提升!GEOBASE是一个横跨地球科学各个领域并将其研究文献编入索引的数据库,是国际上在此领域收录文献最广的数据库。领域包括:地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人类与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力学、替代能源、污染、废物管理与自...
气象观测数据表明, 过去一百年(1919-2018)全球气温上升了0.81°C, 现在,这种升温还在持续。全球气温升高后, 会引起海面上升、珊瑚死亡、极端洪涝事件增多等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因此,全球变暖是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常认为,近百年的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排放CO2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气温上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另一方面,太阳辐射量、海洋变化也可能引起全球温度升降,特别是在中高纬度地区,...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97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下达2020年上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正式公布,海洋科学学院戴小杰教授入选,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戴小杰,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协审专家...
2021年2月23日,天津海洋气象一期工程海洋气象通信网络支撑能力建设顺利通过第三次全系统测试。天津市气象局通过海洋气象一期工程建设,多举措打造覆盖环渤海重点区域的海洋气象观测体系、装备保障体系、预报预警服务体系,为港口、航运、海洋工程等气象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2月21日中山大学第一批学生返校,这意味着大学正式进入开学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连日来围绕学校疫情防控、开学工作部署、重点平台建设等多项工作忙碌起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也在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积极准备。
科技日报讯 (记者董映璧)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国家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从鱿鱼肝中分离出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活性化合物。动物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可促进神经元恢复并抑制颅脑外伤后的炎症反应,显示出对颅脑损伤有很高疗效。该项科研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ACC)是全球海洋中唯一一支没有陆地阻挡、连通全球四大洋的流系,全球约80%风输入大洋环流的能量发生在这里,是推动全球经向翻转流循环和深渊海与大气物质能量交换的引擎,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在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海盆尺度风能输入与毫米尺度能量耗散之间平衡的结果,不同尺度之间能量的串级与平衡是理解其动力学现象的关键。...
广州市南沙区20日通报,位于该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在南海首次发现砂层水合物。该实验室已成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实验室汇聚16个院士团队。南沙区还开展跨境科研资金使用,通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向香港科技大学拨付香港分部年度建设经费和港澳科研开放基金。
广州市南沙区2021年2月20日通报,位于该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在南海首次发现砂层水合物。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林强研究员团队主导,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等团队联合研究,首次明确了印-太交汇区的印-澳群岛是全球海马的起源中心,并原创性发现了在地质、洋流驱动下海马全球扩散路径的时空特征及生态适应与进化机制,提出了印-太海马类群由古特蒂斯海和南非好望角两条路径先后进入大西洋的新观点(图1)。相关研究成果“Genome sequences...
2021年2月17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强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阐明了全球海马生物地理格局特征及其多样性形成机制,构建了全球海马起源与扩散路线“一张图”,为全球海洋生物的扩散及其多样性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