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地质学相关记录192条 . 查询时间(1.812 秒)
大陆边缘动力学是探索大陆边缘从张裂到俯冲汇聚的构造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学科,也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板块构造理论基本建立在对大型洋盆研究的基础上,比如太平洋、大西洋。而对于小型洋盆,尤其是全球75%的西太平洋的边缘海盆,其陆缘张裂到海底扩张是板块俯冲汇聚阶段复杂构造背景下的过程,与经典的威尔逊旋回超级大陆裂解过程相比(如大西洋),具有独特的张裂模式和机制。包括东海、南海在内的中国边缘海是西太...
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夏少红研究团队等,对南海北部继承性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张裂陆缘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在《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据悉,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南海新星等项目共同资助。南海的地质生命演化史极为复杂,它经历了晚中生代俯冲汇聚、新生代岩石圈拉...
2019年11月30日,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贾永刚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基于光纤压差测量的深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压力原位长期监测系统”荣获技术发明类一等奖,水产学院郑小东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经济蛸类规模化扩繁与资源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技术开发类二等奖。
2019年11月1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青岛组织召开《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国家标准英文版审查会议,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等单位的7位审查专家听取了项目工作情况汇报,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查讨论,一致同意该标准英文版通过审查。该标准是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GB/T 34656-2017的英文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持,自然资源...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岩石圈与地幔动力学课题组关于利用Mo同位素体系示踪俯冲带流体性质最新成果,对理解岛弧岩浆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壳幔循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陈硕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俯冲带是地球表生圈层和深部圈层化学交换的主要场所。俯冲板片在俯冲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变质、脱水反应形成流体,并诱发地幔楔部...
2019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唐群署研究员联合英国三所高校的研究人员,在海洋水层界面的精细结构与时变特征上取得最新发现,并以 “Detecting changes at the leading edge of an interface between oceanic water layer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
在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的支持下,科学家发现有机质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保存的“奥秘”。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杂志4日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
近日,天津大学牵头承担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高耐氯和抗生物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项目验收会在厦门召开。本次验收会由自然资源部组织,会议对项目的业务和财务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核。项目主管单位代表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赵财胜处长、财务与资金运用司李晶调研员,验收专家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蔡锋研究员、中国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研究员、厦门大学雷怀彦教授、集美大学何宏舟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
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地球是极端缺氧的。为什么地球早期大气和海洋的氧气含量长期保持在低水平,在5.8—5.2亿年前后却发生了快速增加呢?9月2日,中英两国科学家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发表论文,认为大规模造山运动将大量蒸发岩输入海洋,蒸发岩作为大洋的氧化剂,使得寒武纪大爆发之前普遍缺氧的深部大洋得以氧化,从而导致大气和海洋中氧气含量快速增加,为地球大型复杂多细胞生命的...
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中心研究员孙卫东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全球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变化确定了地质历史时期两次全球性的氧化事件,为地球上大气氧含量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研究依据。地球形成早期,大气圈中几乎没有氧气,大气氧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升高后逐渐演化为今天的含量的。上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便对地质历...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刘建国,对过去5万年孟加拉扇沉积过程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第四纪科学评论》)上。北印度洋孟加拉扇(主体位于孟加拉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扇,汇聚了大量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G-B,输沙量居世界第一)河流系统输送的喜马拉雅山系物质,先前研究很少关注末次冰期时孟加拉扇的活动通...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团队副研究员张锦昌与多国科学家合作,通过详细分析最新采集的海洋磁测数据,获得了西太平洋大塔穆火山形成机制的新认识,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题目为Oceanic plateau formation by seafloor spreading implied by Tamu Massif magnetic anomali...
日前,《自然-通讯》(Nature Comminucations)以Article形式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中心孙卫东课题组关于板块俯冲样式转变的最新研究论文“Continuous plate subduction marked by the rise ofalkali magmatism 2.1 billion years ago”。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的板块俯冲样式随着地幔温度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吴时国团队报道了巴西东南部大陆边缘Espírito Santo 盆地深水水道的研究进展。作为连接大陆和深水盆地的重要沉积物通道,深水水道在全球的陆架边缘广泛发育。它是深水沉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油气储藏的重要场所。研究人员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发现深水水道的汇聚区域记录了水道支流的物源变化信息。研究人员认为陆源碎屑物质的注入影响了水道的活...
2019年6月15日,国际著名地学学术期刊《地球科学论评》(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了题为“Eastward tectonic migration and transition of the Jurassic-Cretaceous Andean-type continental margin along Southeast China”(侏罗纪-白垩纪期间华南安第斯型陆缘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