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 生物力学 理论生物物理学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生物电磁学 生物能理学 低温生物物理学 分子生物物理学 空间生物物理学 仿生学 系统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物理学相关记录675条 . 查询时间(5.626 秒)
人口老龄化对植介入医疗器械提出了紧迫需求。在器械表面构筑亲水润滑涂层能够有效减小其与组织界面的摩擦力、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小病人痛苦、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水凝胶是一类具有典型湿滑特征的高分子材料,表面修饰水凝胶涂层可有效改变材料与器械表面的润滑特征。然而,现有的修饰方法普遍存在基材通用性差、涂层厚度不可控等问题。如何实现在通用材料和器械表面可控生长水凝胶润滑涂层,仍是该领域的科学难点。
中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姜洪源课题组建立了上皮组织断裂破坏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上皮细胞单层的脆韧转变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Activation of Topological Defects Induces a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in Epithelial Monolayers”为题,在线发表于2022年1月5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中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姜洪源课题组建立了上皮组织断裂破坏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上皮细胞单层的脆韧转变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Activation of Topological Defects Induces a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in Epithelial Monolayers”为题,在线发表于1月5日的《物理评论...
低温保存被称为凝固时光的技术,通过将生物材料(如细胞、组织、器官)在添加低温保护剂的情况下冷却至低温(一般为-196 °C液氮保存),待需要时再将其以有效的方式复温至正常温度(37°C),此时生物样品仍可恢复并保持其活性。生物样本(如细胞、组织及器官)在组织工程、遗传发育、再生医学、移植医学等多种先进医疗技术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临床应用可创造媲美癌症治愈的巨大公共卫生效益。目前,细胞和细薄组织(卵巢...
海洋中的细菌、藻类、藤壶和贝类等污损生物,在长期浸没于海水中的装备表面的黏附和生长现象被称为海洋生物污损。生物污损不可避免地导致海洋装备腐蚀、流体阻力增加,装备运行需消耗大量燃油且需频繁维护,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此外,2008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全面禁止了有机锡涂料的使用。因此,开发集绿色环保、广谱高效、防污、减阻功能等特性于一身的防护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铁蛋白(Fn)是一种具有独特空腔和孔道结构的内源性蛋白,可以作为天然的药物载体。肿瘤细胞表面通常高表达铁蛋白受体,借助该识别途径可实现药物向肿瘤细胞的靶向递送。然而,铁蛋白受体在肝脏等正常组织也会非特异性表达,影响了铁蛋白向实体肿瘤递送药物的效率。近日,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炜研究员团队提出利用仿生矿化策略使铁蛋白表面生长出磷酸钙外壳,借助“隐形”作用避免了肝脏过表达铁蛋白受体产生的截...
自然界中许多湿滑的生物组织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进而赋予其独特的功能特性,水凝胶是制造类层状组织结构体的重要人工材料。从界面科学和材料制造角度出发,如何实现仿生层状湿滑水凝胶材料的按需制造,突破层数、层网络结构、几何尺寸、厚度、成分和力学性能在时间尺度上的精确调控颇具挑战。
聚酰亚胺薄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绝佳的热稳定性和突出的耐化学性,而成为太空探测器“防护服”的绝佳材料。然而,与其他碳氢聚合物一样,聚酰亚胺材料在太空环境中也极易受到原子氧的攻击,导致其物理和力学性能急剧下降。目前针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此外,宇宙射线辐射和空间碎片撞击等极端环境也对其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丁强课题组联合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课题组在《PLoS Pathogens》杂志发表题为《Mutation Y453F in the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2 enhances interaction with the mink ACE2 receptor for host adaption》(新冠病毒刺突蛋白Y453F突变增强与水貂ACE2的相互作用...
气孔运动对于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至关重要,并且受重要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PI3P)的调节。然而这一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2021年11月23日,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来自郭岩研究组题为“Ph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 regulates SCAB1-mediated F-...
物体(液体和固体)的定向传输在能量传输、智能机器人、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过去20年里,液体定向输运研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固体输运研究报道很少。与液体定向输运机制不同(结构或界面化学梯度诱导的毛细驱动力),限域受压条件下固体定向输运需要依靠强大的机械推动力来克服弹性变形接触过程中的摩擦力,而良好的界面润滑是先决条件。
2021年11月20日,第八届“树兰医学奖”颁奖盛典在杭州良渚隆重举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柴人杰、潘安、姜长涛、刘兴国四位会员同八位学者摘取“树兰医学青年奖”桂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树兰基金理事长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等莅临指导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日前,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学物理研究团队利用质子治疗过程中发出的声波信号,实现三维剂量的在线监测,有望用于质子闪疗技术(FLASH)。论文以《基于质子诱导声波信号、小波变换和机器学习的三维剂量验证》为题发表在《生物医学物理与工程快报》上。
在生物体这个巨大的“超分子组装体”中,信息交互都是多通道的,不仅通过手性信息通道,而且也会通过离子、电子、光等能量通道。这些多通道信息的集成和协同的表达对生命体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工自组装体系中,将多种信息通道集成在一起研究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功能。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24届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名单,其中我国科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主任胡海岚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