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31条 . 查询时间(1.797 秒)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集体”获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潘光锦、Miguel A. Esteban获得“突出贡献者”称号,获奖研究集体包括陈捷凯等14位主要完成者。
生殖细胞是生物体内唯一能够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细胞类型。生殖细胞发育调控的研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核心方向之一。生殖干细胞不对称分裂(自我更新和分化)导致的细胞命运决择是生殖细胞发育及其谱系稳态维持的关键环节。果蝇卵巢生殖干细胞为生殖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在体(in vivo)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
2017年5月5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关于长非编码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该成果揭示了长非编码RNA SLERT 在细胞核仁功能和RNA聚合酶I (Pol I) 转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机制。
2017年4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宋建国研究组题为“YAP modulates TGF-β1-induced simultaneous apoptosis and EMT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the EGF receptor”的研究工作。该工作介绍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引发的凋亡和...
端粒与衰老研究组的一项发明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后,近日正式获得美国国际专利授权(专利号 9505815),专利发明人为谭铮,赵勇,王峰,郝玉华。人的衰老伴随着端粒的缩短和细胞分裂能力的减退,端粒长度的维持是维护细胞分裂能力的必要条件,因而端粒被比喻为“生命的时钟”。
《自然—生物技术》期刊本周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用一种特定分子组合处理非神经元脑细胞可以产生类似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多巴胺神经元是一种在帕金森病中丧失的细胞类型。研究人员在人类培养细胞和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演示了这种新的重编程方法。
2017年4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兆才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DNA-binding mechanism of the Hippo pathway transcription factor TEAD4”。该研究在原子水平上阐明了Hippo信号通路下游关键转录因子TEAD4特异性识别结合DNA的机制。助理研究员史竹...
哈工大报讯(王计/文)2017年4月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团队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目为《C2c1-sgRNA复合物严谨型识别PAM序列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stringent PAM recognition by CRISPR-C2c1 in complex with sgRNA》)的研究论文。
本报讯(记者唐凤)近日,《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同一个单核苷酸让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有效感染禽类细胞和人类细胞。从2013年左右开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导致了零星但严重的人类感染病例。这一新发现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使人致病。
2017年2月16日,Stem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的研究论文“Direct Generation of Human Neuronal Cells from Adult Astrocytes by Small Molecules”,报道了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实现将成人星形胶质细胞直接转变为神经细胞的研究成果。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微技术团队在细胞靶向药物导入方向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应用微机电系统(MEMS)薄膜谐振器激发‘特高超声波(千兆赫兹)’进行靶向细胞药物导入”的新技术,“为细胞做手术”,实现了多种分子对细胞的精准导入,为传统的靶向药物导入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拓展了微机电系统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微纳技术领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Small》上。
新学期开始不到一个月,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捷报频传,李勤喜教授、韩家淮教授和吴乔教授领导的三个课题组分别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三篇研究性论文,报道了细胞代谢研究的系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课题组新近创立了一种技术方法,可以获得具有空间位置信息的少量细胞转录组图谱。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实验室指南》。无论是体内组织还是体外细胞系,不同细胞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即细胞的异质性。细胞的异质性对解释肿瘤的发生、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的多能性与谱系分化、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单细胞测序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研究细胞之间的异质...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进东课题组近日在丝状蓝细菌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流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项工作发现酰胺酶(amidase)对蓝细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以及异型胞分化是必须的,揭示了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对格式(pattern)形成的重要作用。该成果于2017年2月6日在线发表于PNAS(An amidase is required for prop...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