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学相关记录5676条 . 查询时间(0.655 秒)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徐娟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柑橘重要功能性成分聚甲氧基黄酮(PMFs)的种质特异积累现象,鉴定了PMFs生物合成的关键串联重复OMT基因簇,同时解析了该OMT簇在柑橘亚科中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为柑橘果实功能性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基因资源。
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自2012年开始举办“国际植物日”科普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12年。2024年,国际植物日科普活动将联合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植物主题科普活动。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茅坪管护站、华阳管护站和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园管护站辖区,将人工繁育的300余株国家濒危物种陕西羽叶报春进行回归野外。至此,这种被称为“消失百年的冬日精灵”的植物,在秦岭南坡其原产区开始种群生存生态恢复。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傅缨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adaptor protein ECAP, the co-repressor LEUNIG, and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BEH3 interact and regulate microsporocyte generation in Arabido...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茅坪管护站、华阳管护站和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园管护站辖区,将人工繁育的300余株陕西羽叶报春回归野外。至此,这种被称为“消失百年的冬日精灵”的植物,在秦岭南坡其原产区的生存又多了一份保障和希望。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资源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应用团队受邀在植物科学领域Top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IF=20.5)发表了题为“Spatial multi-omics in medicinal plants: from biosynthesis pathways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s”的Forum论文,探讨了空间多组学技术的应用对进一步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建立了植物细胞无机磷可视化高效检测技术,并揭示了植物细胞无机磷分布调控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
近日,栽培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内的国产新记录种——藤芙蓉(Thepparatia scandens)迎来盛花期。
近日,版纳植物园引种栽培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夹竹桃科驼峰藤(Vincetoxicum hainanense (Chun & Tsiang) Meve,H.H.Kong & Liede)在藤本园盛开,花量大,花色淡绿,秀丽雅致。2023年,园林园艺中心工作人员分别从海南省及广东省对驼峰藤首次引种,经过园区工作人员精心养护,长势茁壮,在版纳植物园表现良好。
2024年兰展预告(图)     兰展  兰花       2024/5/11
兰科植物,即兰花,起源于约一亿三千万年前,在全球气候变冷后侥幸存活后,从一个数口之家进化成如今拥有三万常驻人口的兰花王国。古老的起源、广泛的分布、多样的生境,造就了兰科植物的多姿多彩。兰科作为开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在观赏、药用、食用、科研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兰花从自然逐渐走进人类视野后,人类开始赏兰、画兰、颂兰、养兰,中国的古诗词、新加坡的兰花外交、委内瑞拉的国花、世界各地的花卉市场,都有兰花的...
2024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面向版纳州中小学校推出公益“博物研学”第一期活动,活动主题为“藤本园生物多样性探秘”,勐腊县南腊中学220名师生走进版纳植物园藤本园参加了本期活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团队与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尤金妮娅·拉西诺娃团队在第六大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的运输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了油菜素内酯首个转运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将油菜素内酯搬运到细胞外的。
东南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经历了中新世以来复杂的地质气候变迁,其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关注。兰科兰属(Cymbidium Sw.)是东南亚的代表类群,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地至东南亚群岛,延伸可分布至澳大利亚东北部,约60余种。其中,兰属中的春兰、建兰、寒兰等地生兰被称为“国兰”,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由于早期研究取样比例低或基因序列信息位点不足...
2024年3月20日,“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西安植物园自然教育基地揭牌暨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资助项目协议签署”仪式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举行。揭牌仪式上,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邹斌主席介绍了与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项目的合作历程及设立“自然教育基地”的背景和目的等,对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后的合作交流充满信心与期待。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已知约5000种,全部营寄生生活,能感染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2024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罗慈航在研究员王博指导下,与云南大学,以及德国、英国、缅甸等地的同行合作,在缅甸克钦琥珀(约1亿年前)中报道了一块奇特的绦虫化石。该化石不仅是锥吻目绦虫的首次报道,也是首个绦虫身体化石,同时也提供了目前最为可靠的扁形动物门身体化石记录,为了解绦虫早期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