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生物化学 昆虫形态学 昆虫组织学 昆虫生理学 昆虫生态学 昆虫病理学 昆虫毒理学 昆虫行为学 昆虫分类学 实验昆虫学 昆虫病毒学 昆虫遗传学 昆虫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昆虫学相关记录472条 . 查询时间(0.309 秒)
在人类和高阶哺乳动物中,痕迹条件反射和延迟条件反射已被广泛研究,但在果蝇中是否存在相似的反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mechanisms underlie trace and delay conditioning in Drosophila”的文章。
飞蝗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在种群密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飞蝗可以由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可以聚群成灾的“群居型”。群体生活的群居型飞蝗在行为和发育等多个生命特征上呈现出一致性特点,是开展群体同步性现象研究的理想模式。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宪辉研究员团队和康乐院士团队合作,揭示出飞蝗聚集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具有促进雌性个体同步性成熟的功能,即他们两年前发现的飞蝗聚集信息素(Guo e...
现代自然界中,昆虫物种数超过地球生物总数的60%。它们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关键生态角色,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碳循环等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昆虫的演化历史以及它们在深时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金环胡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胡蜂,其毒性和攻击性极强,对人有致命的危险,我国几乎每年都有人被金环胡蜂蛰伤、蜇死的报道。此外,金环胡蜂是肉食性昆虫,以多种昆虫及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喜欢捕食蜜蜂等重要的授粉昆虫,直接影响到蜜蜂养殖和蜜蜂授粉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构成威胁。
入侵害虫的大暴发往往会对寄主或猎物种群产生毁灭性的影响。随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在全球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实践中的深入,对森林害虫进行防治,需要使用高效、专一的措施,以保护非靶标物种和天敌,把害虫种群密度压制到被保护天敌种群可以控制的水平,进而实现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目标。昆虫信息素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作为行为控制剂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前景。其中性信息素用于诱杀求偶性别或者干扰求偶行为,可有效...
精英论坛学术报告-戈峰。
记者2022年2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近期在云南高黎贡山发现了一个捻翅目昆虫新种,并将其命名为杨氏胡蜂(虫扇)。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CRISPR-Cas9编辑了黑脚蜱的基因组。为了完成这一壮举,他们开发了一种胚胎注射方案,克服了该领域的一个主要障碍。这项研究发布在2月15日的iScience上。
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建立了基于个体的模型(IBM)技术,以解释和预测耕地中高段塞流密度斑块的形成。 虽然现有的模型建立在图灵模式形成理论(以人工智能先驱艾伦·图灵命名)和它的推广被证明在植物分布模式上很好地工作,但由于行为反应的复杂性,这些模型很少能够准确预测动物的分布。
烟粉虱是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由其专性传播的植物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每年造成农作物上百亿元损失,尤其是对番茄等蔬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研究团队前期发现TYLCV能够侵染烟粉虱脑、眼、触角等部位,通过免疫炎症受体NLR4和炎症因子Spaetzle 1&2激发Caspase依赖的凋亡性神经退行(eLife, 2020)。同时,一系...
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黄病毒,感染人可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死亡。TBEV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其细胞受体未知,阻碍着对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理解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李凯教授团队20年从事放归普氏野马健康状态监测工作,2021年在TOP期刊《Parasites & Vectors》发表的论文“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life cycle of Gasterophilus pecorum (黑腹胃蝇) in northwest China”被《维基百科》又一次引用在“黑腹胃蝇”物种的介绍中*...
2022年2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成功揭示了氨基肽酶N(APN1和APN3a)与ABC转运蛋白(ABCC2和ABCC3)这两类不同中肠Bt受体参与小菜蛾Bt Cry1Ac杀虫蛋白抗性的功能冗余性及其互补作用模式,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解析Bt杀虫蛋白分子毒理机制/昆虫Bt抗性分子机制以及Bt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相关内容以“A versatil...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通过比较组学揭示了在植物-蚜虫-天敌昆虫互作关系中重要的化学线索反-β-法尼烯的来源、生态学功能及其介导的天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2022年1月28日,新一代害虫绿色防控创新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E)-β-farnesene-mediated aphid location in the predator Eupeodes corollae”的研究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