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群落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群落学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1.585 秒)
共生微生物能够加剧害虫入侵。这些特定的微生物与入侵害虫形成了紧密的互利共生关系,显著地提高了其在入侵地的适应性。在自然环境下,与入侵害虫共生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如何明确共生菌群的功能并且在复杂微生物群落下找出关键性的共生菌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类研究还比较少见。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自美国的重大林业外来入侵害虫。自1999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生后,又陆续在河北、河南、陕西等省暴发成灾,致死健康松树1...
2018年3月28上午,应“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蒋学龙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罗斯福大学Julian Kerbis教授来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以“A review of current Field Museum programs in Mammalogy and Ornithology in Africa”为题,为所内科研人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Ju...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通过线粒体测序和微卫星基因分型,对中国特有物种普氏原羚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分析,并首次揭示了近期通过修建护栏网实现全线封闭的青藏铁路已经开始阻隔普氏原羚基因交流,可能加剧栖息地片段化。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全世界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为我国特有物种,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青海湖地区...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林业厅对社会发布,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将生活在云南高黎贡山地区的白眉长臂猿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近日,“第一届万种鸟类基因组(B10K)项目国际研讨会—鸟类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协办。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特聘讲座研究员张国捷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雷富民担任。“动物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专项首席王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生命科学处同志等,来自10个国家的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灰鹤首现新疆冬季集群     灰鹤  新疆冬季集群       2016/1/27
日前,新疆范围内首次有民间观鸟组织参与的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出炉,共记录水鸟31种、14372只。
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3117039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边疆晖团队以栖息于青藏高原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应激轴、适合度及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以及母体密度应激的环境制约性适应性及其在动物种群调节中的作用。他们发现,1)母体应激介导的程序化效应损害了子代对当前环境的应对能力;2)母体应激对子代表型的适应性或非适...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证实,在洞庭湖“叱咤风云”多年的东方田鼠的优势地位,近年来已被另一优势鼠种黑线姬鼠代替。该所研究人员通过对洞庭湖区啮齿动物的长期监测发现,近年来湖滩田鼠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黑线姬鼠的数量逐年增加,已接近总群落的一半。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动物学会的官方杂志《整合动物学》上。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繁多的动物类群,由于该类动物繁殖力很强,数量众多,分布极为广泛。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野生动物生态研究组长期从事啮齿动物研究,并有长期野外生态观察研究点。在洞庭湖区,通过对长期监测数据的比较,发现长江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后,湖滩生境的啮齿类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与蓄水前相比,变化明显。
秦岭-大别山山脉-淮河主体东西走向。它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东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是气候、农业、人文分界线或自然过渡带。中国东部人类活动交流频繁,且地势差异尤其在东部平原区相对有限。学界认为这条南北分界线对动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远不如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显著。很多动物,如一些鸟类、哺乳、昆虫,能够横跨东部的南北区域,广域分布。因此,秦岭-大别山山脉对广域分布物种的隔离作用相对比较有限。但是,...
家犬是最早随人类活动扩散到全世界的家养动物,和人类适应相同的自然环境。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土著犬种,藏獒表现出对高海拔高寒、低氧环境很好的适应性,例如非常厚的皮毛以抵抗低温和强辐射,发达肺脏器官以应对低氧环境等等。然而目前,对藏獒适应极端高原环境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
陷阱 (Pitfall trap) 法是目前调查土壤昆虫的传统方法,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地用于估计土壤昆虫的相对密度。但这种陷阱法存在2个缺陷:一是不同种类土壤昆虫对诱饵的敏感性不同,从而导致同种诱饵可能会诱集不同范围内的土壤昆虫种群;二是同一种类对不同诱饵的敏感性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采用不同诱饵的陷阱估计的土壤昆虫种群密度均不相同。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员课题组(杜丽娜,李原,陈小勇,杨君兴)在2005–2008年间对云南滇池及其附属水体的软体动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将调查结果与早期的历史记录进行比较发现,在滇池富营养化过程中,滇池软体动物种类由上世纪40年代记录的31种、2亚种减少到16种、1亚种,从类群上看底栖型(如螺蛳 Margarya melanoides、背角无齿蚌 Anodonta woodian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