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人类形态学 人类遗传学 分子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心理人类学 古人类学 人种学 人体测量学 人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类学相关记录683条 . 查询时间(2.68 秒)
象甲总科是一类非常繁盛的昆虫,已描述超过6万个物种,是当今自然界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2023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晨阳等人,通过对前人发表的象甲总科数据集进行重新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可靠的象甲总科各科间的系统发生骨架树,解决了现生象甲总科各个科之间的演化关系,相关成果于9月20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
为进一步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法学理论研究素养。2023年9月8日下午,法学院邀请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退休教师淡乐蓉教授在文实校区模拟法庭作题为“民族地区乡村社区治理的法人类学研究”专题讲座,讲座由多杰昂秀副教授主持,2023级全体研究生参加。
2023年9月1日,《科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的最新成果。合作研究团队“十年磨剑”,创建了快速极小时间溯祖(FitCoal)新理论,并发现人类在早、中更新世过渡期由于气候环境剧变经历了严重的“群体瓶颈”。在长达十几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祖先群体只有1000多人,几近灭绝。
2023年9月1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Genomic inference of a severe human bottleneck during the Early to 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创建了快速极小时间溯祖(Fi...
沟鳞鱼科是在泥盆纪末期就已绝灭的盾皮鱼纲胴甲鱼目中的一个单系类群,其模式属沟鳞鱼属(Bothriolepis Eichwald,1840)的研究历史悠久,是胴甲鱼类中分布最广泛、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属。全球发现的该属中种的数量迄今已超过60个。除模式属以外,以往得到学界认可的、归入沟鳞鱼科的属仅包括5个——发现于中国云南武定的Wufengshania、越南北部的Vietnamaspis、澳大利亚东南部...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在Blood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ell non-autonomous function of ID1 promotes AML progression via ANGPTL7 from the 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骨髓微环境中转录调控因子ID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2023年8月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n mandible from Hualongdong, Chi...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a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n mandible from Hualongdong, China的研究论文...
2023年8月1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完成的热河生物群中古鸟类食性研究。研究人员在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首次证实了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的热河生物群中古鸟类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从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首次证实了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所长邓涛研究员29日表示,在新的时代,该所将更加重视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和理论探索,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考古科研机构,并与相关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为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为成熟、完善的考古科学体系,为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2023年7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这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应用CT扫描和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是继1973年周口店第4地点发现1枚牙齿化石之后,50年来在周口店遗址区域首次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化石。
在近日举行的“盛世中华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陕西省文物局发布了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时期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2023年6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