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 数学史 物理学史 化学史 天文学史 地球科学史 机械史 建筑史 农业史 医学史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246条 . 查询时间(2.101 秒)
近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离休专家华觉明研究员第九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该奖项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其铸造分会为表彰在当代铸造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铸造行业的发展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铸造工作者而设立的,旨在推动我国铸造科技进步,促进铸造行业发展。华觉明先生起初在清华大学学习铸造专业,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第...
古籍记载,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大洪水从而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然而,大禹治水的真实性和夏朝的起源时间还存在巨大争论。寻找大洪水的地质证据可能是重要的突破口。最近,南京师范大学吴庆龙教授等(2016)在《科学》杂志上将黄河上游喇家遗址附近的溃决洪水地质记录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联系起来,并提供证据支持中国传说大洪水与夏朝的历史真实性。该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争论。2017年《科学》杂志同时刊...
2019年9月11日至9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史学科师生一行七人,由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纪志刚教授带队,赴希腊雅典参加了第一届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大会(1st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国际科学史研究院(The Intern...
近日,我院段海龙副教授的专著《京绥铁路工程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京绥铁路工程史》一书,在分析文献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运用技术史、经济史与工业考古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京绥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从规划与勘测设计、铺设施工,隧道、桥梁、站房、水塔、机长的建造,车辆、电报、电话、电灯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揭示其铁路工程技术的内涵与价值,同时也关注和探讨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程学术研究、工程管理...
2019年8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CI, IF: 4.106)在线发表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灿博士等人撰写的学术论文“Bulliform Phytolith Size of Ric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ydrothermal Environment: A Preliminary Morphological ...
2019年6月2日,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咨询暨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圆满完成。海内外嘉宾齐聚金陵,展开高水平的咨询、交流与研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东南大学建筑学科诸位创始人和众多老一代学者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也为开拓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近代建筑研究和教学方面也展现出新气象:技术和历史...
2019年5月25日,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在法国巴黎召开理事会议,确认了2018年成员增选结果。近日,研究院宣布了新当选的院士21名和通讯院士44名的名单。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史中心主任、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中心主任张大庆教授当选该研究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是国际科学技术...
小麦进入中国后是如何传播扩散的。中国科学家近期在古代小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测定并分析了首例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证明了古代小麦与中国西南地区现存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密切关系,提出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这项研究系古代小麦基因组研究的首次尝试,为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农业传播提供了跨时间维度的直接证据。
为深入解析汉族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和形成原因,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组与成都二十三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中国汉族人群的mtDNA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团队获得并分析了来自中国33个省(或省级行政区)两万例汉族人群样本的高分辨率mtDNA突变数据(共4004个位点),研究结果显示,汉族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存在南北分化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水系人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南北差异更为显...
2019年5月13日,4卷9册、共1491万字的《中华大典—数学典》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华大典》,即“中国古代典籍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国家的名义和力量,组织编写的一部全面的中华古籍大型系列丛书,于1990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中华大典》共24个分典,《数学典》于2006年启动,2018年6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典》中国学者首次按照现代数学学科体系和现代图书分...
2019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1919~2017)先生诞辰100周年。2019年5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吴文俊数学中心揭牌成立。据悉,该“中心”将致力于数学科学前沿研究,基础数学科学以及数学史领域的重大问题,以数据科学中关键数学方法与技术瓶颈问题为导向,力求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开辟引领重要研究方向。
2019年4月1日,国内首家《黄帝内经》国际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我校举行。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研究院将聚焦以《黄帝内经》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以跨界发展理念,凝聚中医药院校、行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建立集中医教育、医疗、文化、产业、养生、对外交流为一体的研究平台,引领《黄帝内经》学术研究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2019年3月23日上午,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举行。评审专家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翁乃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系教授梁嵘、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雷祥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明组成。组...
近日,我校历史系科技考古实验室研究团队在环境考古领域权威期刊《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发表了名为《Investigating the late neolithic millet agriculture in Southeast China: New multidisciplinary evidences》的文章,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距今约4000年粟作农业在福建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生物考古实验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了研究,证明在距今7000年前后,该地区就出现了北方黄米(黍)和南方水稻共存的现象,这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考古科学杂志》。淮河流域是中国东部南北不同气候环境、农业类型与文化传统的过渡地带,其史前农业结构演化与农业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