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化学相关记录357条 . 查询时间(4.742 秒)
2022年11月5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新港报告”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场举行。本次报告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喻、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法华作为主讲人,并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共同参与,与广大师生一起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化工科技前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深化能源化工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展开解读与研讨。受疫情影响,本次专场报告在线举办,同时在思源...
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拥有全国约80%以上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尤其是铽、镝等多种重稀土元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独有珍稀矿种。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开采以来,稀土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开采导致矿区植被和矿床表面腐殖层被剥离、破坏,同时酸性浸出液的大量使用引发矿区生态退化和较多环境问题,尤其是池浸、堆浸等早期工艺产生的大量尾矿未能妥善处置,致使周边土地及水体遭受不同程...
国际能源署在其《CCUS法规制定手册》中定义的25个涉及CCUS实施的关键法规问题,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八类:
平价制氢是“绿氢”得以普及的关键。记者21日获悉,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探索“降本增效”的运行模式,为绿色制氢行业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
2022年8月15日,由中国中化旗下企业西南院提供专有技术、全套设计及关键设备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配套的特大型PSA制氢装置基本完成吸附剂装剂工作,具备开车条件,这也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煤制氢PSA装置。
2022年8月16日下午,辽宁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长海一行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调研,所长刘中民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生物质能是指以生物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载体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亿—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每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的需求量,相当于世界总能耗的10倍。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预计,全球生物质能源潜在可利用量达到每年82.12亿吨标准油。
据香港《星岛日报》网站报道,全球气候变化下,开发洁净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发电,需求殷切。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早前研发新型氢燃料电池,革新电池催化剂技术,让电池持久力创下新纪录,生产成本亦较一般氢燃料电池低。负责研究的能源研究院院长、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教授邵敏华相信,研究成果有助促进洁净能源的应用和发展,未来会继续改良催化剂,以便于不同产品使用。
由美团青山科技基金资助的2021年首届“青山科技奖”评选揭晓,9名科研人员获奖。
2022年5月29日下午,受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冉景煜教授的邀请,浙江大学王智化教授在线上作题为“新型零碳氨燃料的清洁燃烧特性及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线上和线下(重庆大学A区第八教学楼104教室A8104)同步进行。除本校师生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及同学在线上参加此次讲座,总人数超过100人。
2022年5月29日下午,受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冉景煜教授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周怀春教授在线上作题为“燃烧中的热辐射”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线上和线下(重庆大学A区第八教学楼104教室A8104)同步进行。除本校师生外,还有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及同学在线上参加此次讲座,总人数超过100人。
氢能是—种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媒介,是实现交通、电力、建筑、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的重要途径。截至2022年3月,相关国家和地区累计发布氢能战略规划38项。明确了氢能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当前,全球氢能发展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氢能应用拓展至分布式热电联供、掺氢天然气、氢冶金、氢能发电等领域。
日本京都大学、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科研人员等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具有高效氢分离性能的氧化石墨烯(GO)膜,既保持了GO膜原有的氢分离性能,又大幅提升了GO膜的耐水性,有望实现低成本绿色氢能源的稳定提供,推动构建低碳社会。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氢能将成为未来全球重要的能源之一,在氢能热下,各地政府和企业也开始加速抢滩布局。6日,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政府传来消息称,位于该县的晋南钢铁集团“氢”装上阵,与大运集团、南京金龙公司签约氢能战略合作,加速抢滩氢能产业。
记者从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炼化)获悉,我国煤气化制氢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截至5月7日,位于广东惠州的我国首套采用E-Gas技术煤制氢联合装置已连续平稳运行超270天,累计生产氢气超5.5万吨,助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