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模式识别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模式识别相关记录155条 . 查询时间(3.154 秒)
来自我国西北大学的科研团队正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猴脸识别技术”,用于识别秦岭地区的数千只川金丝猴。与人脸识别技术相似,猴脸识别技术通过提取金丝猴面部特征信息,建立秦岭金丝猴个体的身份信息库,最终扫描、比对、识别。“猴脸识别技术完全成熟后,我们可将其装在野外布设的红外相机中,系统可自动认猴、命名,搜集它们的行为。”研究团队成员张河说。
日,我校复杂系统与仿生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唐贤伦等研究人员在《自动化学报》发表的论文“基于条件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获得《自动化学报》2020年度优秀论文奖(两篇之一),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项,标志着我校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科学研究又取得了重要进展。《自动化学报》是中文权威学术期刊,已连续9年入选国际影响力品牌学术期刊,多年荣获“精品科技期刊”、“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8篇论文被CCF A类会议AAAI录用。第35届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将于2021年2月2日-9日以虚拟会议的形式在线举办。AAAI是人工智能促进协会主办的年会,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历史最悠久、涵盖内容最广泛的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也是中国计算机...
2021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有3篇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ICLR(2021)录用。ICLR全称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国际学习表征会议)。ICLR被认为是“深度学习的顶级会议”。会议由位列深度学习三大巨头之二的Yoshua Bengio和Yann LeCun牵头创办。本次ICLR 2021共有2...
2020年12月19日,2020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2020)在厦门召开,并隆重举行了2019年度“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颁奖典礼,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冯爱民入选该计划。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行星科学研究论文称,科学家们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在月球表面识别出之前未识别的逾10.9万个撞击坑。据该论文介绍,撞击坑分布在月表的大部分区域。然而,识别撞击坑数量的人工和自动方法在计算精确总数时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比如,自动识别方法一般很难发现不规则或退化的撞击坑。
野生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盗猎、气候变化和栖息地损失、生态退化等影响数量大大减少。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长期以来野生动物数据主要靠地面方式获取,近年来无人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野生动物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但人工目视解译从无人机影像中提取动物信息效率低、成本高,亟待发展精确可靠的动物自动识别算...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2篇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NeurIPS(2020)录用。第34届神经信息处理系统会议(Thirty-fourth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将于2020年12月6日-12月12日在线上召开。 NeurIPS是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是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顶级学术会议之一。本...
2020年6月14-19日,2020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学术会议(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首次采用线上形式成功举行。作为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视觉领域学术会议,2020CVPR大会号称十年来最难的一届,论文录用率仅为 22%,为十年来最低。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在本届大会收获颇丰,共有6篇...
近日,由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Workshop主办的“智能交通视频分析界的ImageNet竞赛”——英伟达智慧城市挑战赛(AI CITY CHALLENGE 2020)落下帷幕。我校计算机学院周勇教授、姚睿副教授和赵佳琦副教授指导,由硕士生高存远等组成的竞赛团队BestImage获得赛道二:城市级规模的多摄像头下的车辆重识别竞赛(City-Scale Multi-Came...
近日,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组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王雁刚副教授团队在虚拟现实领域中三维虚拟人重建取得重要进展。团队首次考虑了带物体遮挡的三维人体重建难题,重建结果与精度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相关成果以题为“Object-Occluded Human Shape and Pose Estimation from a Single Color Image”在计算...
近日,我院邹月娴教授课题组一篇题为“GID-Net: Detecting Human-Object Interaction with Global and Instance Dependency”的学术论文被人工智能期刊Neurocomputing接收(JCR Q2,IF=4.072)。人-物交互(Human-Object Interaction, HOI)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理解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
近日,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有3篇论文被CCF-A类会议ACM SIGKDD(2020)录用。ACM SIGKDD(国际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大会,简称KDD)是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专委会(SIGKDD)主办,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为A类国际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26届,今年将于2020年8月23日-8月2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本届KD...
人脸识别模型通常需要部署在未知的场景中,识别未知的人群,这对模型的泛化性能带来了极大挑战。为解决该技术难题,自动化所郭建珠博士、朱翔昱副研究员和雷震研究员等人构建了基于元学习的泛化人脸识别框架,通过使模型学习跨场景的元知识,提升模型在未知场景下的泛化性。相关成果被CVPR2020录用为Oral论文。
近日,微电子学院卢红亮教授(通讯作者)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家成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研制了一种仿皮肤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基于此传感器,有望实现盲文的智能识别。该研究成果以“A Skin-Like Sensor for Intelligent Braille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doi.:10.1016/j.nanoen.2019.1043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