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电化学反应工程 >>>
搜索结果: 16-27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4.352 秒)
生物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非化石资源,被认为是潜在化石资源替代品。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生物质资源的重要代表性平台产品之一,可以作为原料生产多种高附加值化合物。将电氧化HMF与在新能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析氢反应耦联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策略,不仅能够突破电催化水裂解体系的动力学瓶颈,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体系电能消耗。然而,目前该研究方向仍处于概念验证的初始阶段,并面临许多挑战。
在原子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电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与电催化反应中的表面过程,有助于理解催化活性位点的作用机制,从而促进电催化剂的实际应用。因此,发展电催化体系的原位、实时、高时空分辨的表征技术对电催化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凭借高空间分辨率与原位表征的优势,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的研究中,有效地提升了研究人员对电化学界面过程的理解。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曹荣、副研究员黄远标团队,与研究员柴国良合作,在含有周期性排列的Cu-O4结点的导电Cu-MOF上通过电还原处理,在导电MOF基底上原位构筑了均匀分布的单一类型的Cu2O(111)量子点,并通过释放的羟基稳定中间体,从而实现了将CO2高效的转化为CH4,选择性最高达73%。通过导电性测试,证实电化学处理前后的材料均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可以...
近日,我校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王治宇教授收到英国皇家化学会颁发的证书,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王治宇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洪堡学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反应驱动的...
2019年12月13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简称TBSI)刘碧录、邹小龙、成会明团队在《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配位不饱和单原子/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超快产氢电催化剂》(Unsaturated Single Atoms on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Ultrafast Hydrogen Ev...
根据磁场和操作气速施加的顺序不同,磁场流化床有“先加磁场”和“后加磁场”这两种操作模式。为了揭示这两种操作模式下的流型及转变规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相反应工程研究组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通过绘制操作相图清晰地揭示了混合物料磁场流化床在两种操作模式下的流型转变规律,如图1a和1b所示。同时研究发现:在两种操作模式下,磁场流化床的流型转变存在较大差异;在大多数操作区域内(图1c中I、...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黄行九研究团队利用过渡金属元素调节MoS2纳米片的S空位缺陷、晶相,并利用重金属离子与缺陷活性位点之间以化学相互作用为驱动的原位催化反应,达到高灵敏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的目的。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Chemical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使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电化学传感响应性能的方法。研究人员已经从实...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延强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彬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是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相对稳定、电化学还原反应产物复杂,因此设计性能优异的催化剂以降低过电势、提高反应选择性和稳定性是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研究重...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夏兴华课题组潜心于层状仿生材料的设计和性能研究(NPG Asia Mater. 2017, 9, 354; J. Am. Chem. Soc. 2015, 137, 7365; Anal. Chem. 2015, 87, 5831; Nat. Commun. 2014, 5, 1)。他们提出了局域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增强电化学反应的新设想,通过Au纳米棒的LSPR效应...
2017年6月30日上午,在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项目的资助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张森博士应邀来到我校,作了题为“Synthetic Tuning of Nanoparticle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张森主要介绍了他在纳米合金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在电化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运用Pt基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机理设计并合成了fcc和fct型FePt...
众所周知,地下水环境中毒性较强的As(III)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且随环境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在pH低于7.0的介质中主要是以非离子化的H3AsO3物种存在,当pH大于7.0时离子化的H2AsO3−物种开始形成,当pH大于10.0时已有离子化的HAsO32−物种存在,当pH大于12.0时离子化的AsO33−物种开始出现。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地下水呈近中性或弱碱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