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相关记录368条 . 查询时间(2.453 秒)
森林叶片吸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区域及全球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叶片表面蜡质可以直接快速吸附和截留大气中的气态POPs,并通过树叶凋落、雨水冲刷等过程将POPs携带到林下土壤,从而加速POPs向地表的沉降。早期研究显示,低温有助于叶片对大气POPs的吸收,但低温也会降低POPs进一步向叶片内部的渗透效率。总体上,低温条件下叶片对POPs的吸收机制缺乏系统研究。
2023年4月27日,国内首个热解气化污泥处置项目——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污泥处置项目正式运营,该项目采用国际领先工艺,比同类工艺能耗降低30%以上。在该项目中,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技术应用及转化研究室团队研发的ZO-FIIC防爆型氧化锆氧量分析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助力固废低碳绿色处理的新模式开展。
城市生态系统被认为是人类新发传染病的“孵化器”,这主要与城市化加速了土传人畜共患病原菌的持久性和传播速度有关,尤其是,很多土壤动物可以作为病原体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载体直接或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见:孙新,朱永官等,2023,增强城市土壤生物多样性调控以促进人类健康,npj Urban Sustainability, doi:10.1038/s42949-023-00086-0)。然而,当前关于城市中...
2023年4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展区首次亮相中国国际环保展,32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单位,向观众零距离展示了各自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倾听、交流互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2023年4月19日,海安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常委会副主任、市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卢忠平率常安纺织科技园7家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一行来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东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宋新山、副院长李方、刘亚男、党委副书记王丽华以及科研院成果转化处教师和杨波、黄满红、李登新等多位教授代表出席活动。
大气细颗粒物(PM2.5)在高浓度情况下,将威胁人体健康。纤维过滤是去除细颗粒物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中科院城市环境所郑煜铭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效空气过滤纤维材料开发。前期已研发高容尘特性的驻极纤维滤材(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33 (2020): 116002),及高过滤效率、低阻力的微纳复合梯级聚酰胺6/聚苯乙烯/聚氨酯纤维滤材(Jour...
大气细颗粒物(PM2.5)在高浓度情况下威胁人体健康。纤维过滤是去除细颗粒物的有效且常用的方法。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效空气过滤纤维材料的开发。前期工作研发了高容尘特性的驻极纤维滤材【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33 (2020): 116002】,以及高过滤效率、低阻力的微纳复合梯级聚酰胺6/聚苯乙烯/聚氨酯纤维滤材【...
为促进大气环境化学研究所以及全院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动,2023年3月10日,在闫才青和张玉强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顺利举办了“山海致青”论坛第二次学术报告会。张吉、王宇佳和齐安安三位研究生同学在本次论坛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组联合山东大学、马里兰大学、北京大学等多个团队在关键金属(锂、钴、镍、锰)价格变动对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及气候目标实现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论文以《中国的电动汽车和气候目标受到关键原材料价格飙升的影响》(China’s Electric Vehicle and Climate Ambitions Jeopardized by Surg...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2506组)江凌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纳米气溶胶质谱实验方法,研究了蒎烯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的气溶胶生长过程,揭示了大气污染物NO2和SO2对β-蒎烯光氧化产生二次有机气溶胶的作用机制,为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VOC)在城市上空形成气溶胶的成核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江凌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纳米气溶胶质谱实验方法,研究了蒎烯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的气溶胶生长过程,揭示了大气污染物NO2和SO2对β-蒎烯光氧化产生二次有机气溶胶的作用机制,为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VOC)在城市上空形成气溶胶的成核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污染分子(VOC,NOx,SO...
大气近地面臭氧(O3)对人类健康、植被生态系统等构成较大威胁。自2013年我国全面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以来,以PM2.5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高浓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呈现出污染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趋势,作为二次污染物,其与一次排放前体物之间的非线性响应关系为污染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华中武汉城市圈位于长江中游,是华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交通网络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群...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各个重点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浓度逐年降低,日均值超标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然而,臭氧浓度却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在南方一些城市,臭氧已经取代PM2.5成为大气的首要污染物。近地表臭氧浓度的上升将对空气质量、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臭氧主要是通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而产生的,但由于臭氧与其前...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活化分析团队在大气颗粒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污染经过多年有效治理,大气颗粒物及组分浓度逐年下降;在人为污染排放和当地气象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秋冬季浓度高、春夏季浓度低的典型季月浓度分布特征;同时,黒碳气溶胶组分污染来源已得到初步识别,为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科学依据。该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大气污染研究》(Atmos...
2023年2月23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活化分析团队在大气颗粒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污染经过多年有效治理,大气颗粒物及组分浓度逐年下降;在人为污染排放和当地气象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秋冬季浓度高、春夏季浓度低的典型季月浓度分布特征;同时,黒碳气溶胶组分污染来源已得到初步识别,为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科学依据。该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大气污染研究》(Atm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