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相关记录160条 . 查询时间(1.343 秒)
2016年4月15日至18日,应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区域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室邀请,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哥德堡大学陈德亮教授一行14人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开展学术访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冷畅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刘国彬研究员、副所长冯浩研究员等与陈德亮教授就学科发展与合作进行了讨论。
近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市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名单的通知》(宁政发〔2015〕262号),经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南京市政府批准40名同志为第八批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位列名单之中。
经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批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质标所邵毅博士入选科技部2015年度“中国-新西兰科学家交流计划”。2015年6月18日-2015年7月27日,邵毅博士在新西兰环境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research limited, esr)基督城研究中心和梅西大学分子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实验室(molecular epidemiolo...
2015年7月25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廖敦秀研究员一行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农业部环境观测站庄行基地考察交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郑宪清助理研究员陪同考察。期间,廖敦秀实地考察了生态所设在庄行综合实验站的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站的实验小区设置,各项田间设施装配和试运行情况。郑宪清详细介绍了该站的建设、实验设置特色、运行中的经验与教训和阶段性成果等,大家就...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气体排放,而温室气体排放又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秸秆是宝贵资源,其合理处置有助于固碳减排,而不合理处置则会带来严重的水体和大气污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季焜研究团队通过对全国五个省1,600余水稻农户的大规模实地调研,研究分析了水稻农户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在农田管理方面做出适应性反应,以及这一反应对减缓极端气候事件对水稻单产及其风险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洪涝和干旱)常采用的农田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补种、扶苗、定苗或洗苗等。与相对正常年相比,农户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较严重的年份采用农田管理措施的概率更...
明确中国极端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程度和范围等时空特征,分析中国小麦产量对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响应,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服务。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陶福禄研究组分析了中国近25年省级和县级的气候和小麦产量数据,通过制订灾害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以及产量对灾害的响应程度等指标,对灾害的影响程度、敏感性以及小麦产量对灾害的响应程度进行时间序列趋势分析,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省尺度近25年...
近日,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农业气象》杂志入选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有18篇2009-2013年刊载论文入选2014年“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论文)。
非洲是全世界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而非洲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
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是目前衡量温室气体增温能力的一个通用指标,而温室气体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黑土农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有关长期施肥对黑土农田GWP的影响还不清楚。为此,我所土壤物质循环学科组乔云发等人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长期不施肥(CK),缺钾施...
2014年3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侯向阳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北方草原区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及其管理对策研究”通过了结题验收。据侯向阳介绍,该项目于2009年批准立项,2010年正式启动,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领域的重点项目。40多名科研人员围绕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北方草原区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等问题,从区域、县域和牧户等多层...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受到品种、管理以及不同气候变量自相关等因素的干扰。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陶福禄研究组系统地开展了我国四种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对主要气候变量:气温、降雨、辐射以及气候总体的变化趋势敏感性研究,得出了敏感性的空间格局,发现正负影响并存。并进一步综合分析了1980-2008年间气候要素气温、降雨、辐射以及气候总体的变化趋势对全国4种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单产和总产变化的贡献。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虽然气候变化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成共识,但粮食作物单产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幅度和方向依然是科学界关注和辩论的焦点。1980年代以来的研究显示,在全球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小麦和玉米单产的影响总体上呈负效应,但其它作物如水稻单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信号并不明确。中国相关的经验研究(如Science 319: 607-610, 2008)也显示小麦单产在全国...
应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之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校区历史系副教授范发迪,于2012年7月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9会议室作了题为“群众科学:从农业气象及地震测报的科学观测活动谈起”的学术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